随堂教材:
了达于无明。知彼如空花,即能免流转,又如梦中人,醒时不可得。觉者如虚空,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自然法师于二○一四年九月三十日宣讲
第四十七堂
大众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阿弥陀佛!请放掌。
再看经文。经文讲到「了达于无明」,在这个了达于无明是真正依的大觉的性体,从根本的源头向过去流转的众生的业感上面作观,你就自然而然你就知道无明的起处。那个无明,为什么要称之为无明?那个无明之中,就是过去众生在种种大觉体上,本来的性德作用当前,你却不认性德,所以那叫做「无明」;你却背离了觉体,那叫做「无明」。所以无明如幻、如妄。就好像早上讲的,你要是在声尘上去观时,那行者已然是在大觉体上,所以假借声尘为最初的归家的一个处境、一个所缘地。虽然观的是声尘,但是行者心底,他住的是念念之间照见自己本来清明的觉体的,所以这个愿心不同。
在这个愿心不同上,过去本来是觉心随种种业缘缘起当下,他是似声传响,如影在传形,根本是觉体随缘在现形、现响而已。在那种感受当前,你自然而然你就会随着他的影声、影音,那种声音、那种影像,随着他流转;那个是众生过去背离觉体的无明的业感。可是就在那个深厚的无明的业感上面,一旦要是发心念念之间知道要归家时,当前那个声尘,久而久之就在声尘上面,看到就是你根本的清明的觉地。所以本来就是清明觉地,过去随缘故,变成了无明;所以将来你还是要在现在流转的无明的作用上面,才能够照见你本来的心中的根本的觉体。所以你会发现那个无明之中,就是如虚妄。
无明到底在哪里?只能说过去因为不认故,所以能够起成无明。所以无明不是真正有体,有个体、有个法那个叫无明;但是这个是在众生流转的业感上说。那要在佛性上面,他必定能够随缘上说呢?佛性上面他必定随缘时,他自然就能够随着缘起,能够呈现种种的种种缘起的变化。就在缘起变化上面,他自然就会有什么?自然就有觉隐而种种尘相显出。所以他本来就从那个清净的根本的大明处,能够现出缘尘,尘缘上面的所有的一切的变化。所以在这个上面,众生就很容易走到最后的那种最末稍的境界里,他就很容易忘记回头。
为什么他会忘记回头?因为能起的末稍的变化,还是大觉所托显的。众生之所以到后面,还在染着那个无明,那个染着的那个着相都是大觉所现前的。所以将来你会慢慢体会到,这个染着的着相到底在哪里?「着」这个字到底在哪里说?你譬如说观声尘时,你会发现其实那个声尘,就是你的根本的觉明,可是却在觉明当下,你却一直着于声尘,那个真的叫做着,你能体会到那个着心的现前。怎么会有如是的着心一直扒着声尘、抓着声尘而背离了觉体呢?其实会现如是着心的还是觉体,都是大觉体上现的。
所以当你回头时你才发现,过去你在众生流转处,虽然方便说种种染着,虽然方便说种种过去的种种在相上的一些着心现前,其实你将来才会发现,那根本着心现前都是觉体啊,你根本都不认!不但是前尘的这种影像,过去的业感都还是觉体,连那个着心,你觉得有着、无着都是觉心,有染着、无染着都是觉心现的。因为觉心现前他就能够随染,他在随染时那个染叫境染。就好像镜子随缘现前时,他就能够染成种种诸彩色;他要不能随缘布出诸彩色,染成种种诸彩色时,他还不是镜子哩。可是你在这个染中,因为他能够现那个染,所以你在那个染中,自然而然被那个染中带入染中的境界,那就是着。
可是为什么你会被带入染中的境界?其实那还是觉体在变化、在示现。将来你站到这个觉体时,你会发现连过去流转,流转都是大觉的根本啊!流转都不离大觉的本来面目啊!只是你念念已经习惯不认,念念都追逐末稍的感受,所以那个才叫做沉沦。将来你要在哪里说你能跳出种种业感?跳出过去的流转呢?就在流转体上,你发现那根本就是大觉清明的觉体,那就跳出来了。
所以这才永嘉大师才有说过: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其实就是佛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你那个幻化、那个染着,其实就是法身。你在镜子,他之所以会随着镜色不断的一直变化,随他沉沦处,其实镜子随镜色沉沦,讲起来好像是沉沦,那个意思就是全部镜子整个镜性托色而显,所以你感觉到是沉沦,那个势力有沉沦相,一直不断的在上面不断的造作相。可是在色中的造作沉沦,其实就是什么?就是镜性使然。你没有镜性,一切镜色根本没有那种感受,他不能显出种种色中的大明,色中、镜色中的大明是因为镜性明故,色才能够立明耶。我们的任何的感觉是因为觉心明故,你才能够立明白的明,才能够立明,立这个明白的明。所以你连流转,你连觉得我沉沦,其实都是觉心,只是你过去就是不认。将来认时,大黑天都是你的本来面目;将来认时,过去流转的那个势力都是你本来的护法,都是你心中本来的性德之中,他能够深入一切法的力量,这个力持跟作用。所以这个险就险在这里,危难、险难就险在这里。
所以只要你站在觉体上,向下向过去众生流转处中去见,那就是一切如来从于本因地,就是一切根本你大觉心体,他的根本的因地。因为他就是围绕着,那个因地的「因」我讲过,那不是个口(ㄎㄡˇ),那是个囗(ㄨㄟˊ围),他就是围(囗)绕着根本心体一大之相,然后随缘处处随缘显现的。可是众生却在随缘显现处,抓着这个缘起的感受,变成那个大,围(囗)着那个感受为大,所以因地就变成不同。
但你正在随缘显现时,他为什么会在镜子本来他根本一大之性,一大的本来的本因之中,能够随缘现呢?他正在现时,你会发现他就是各别别能够呈现。正在别别现起时,所以你自然就感觉到,随他别别现起时,那个感受也变成那种大相,也变成了那种你感觉到是真正那种厚重的感觉。所以那种厚重,那种大相都是镜体的镜性的一大,觉体的一大所现。可是你在那个感觉时,你就会发现那个觉体,那个感受之中,那也变成了一个大相。所以很自然你就会围(囗)着那种感受,又成为了将来的流转因。就以此为他的因,不断在上面流转。但是谁在围(囗)着这个大?谁能够围(囗)着这个大?谁能够成就一切法的因?是你的觉体,是根本的觉体;你要是没有那个觉体,后面连感觉都不能立。所以这个才知道,原来你真正「了达于无明」,无明都如空华呀!
所以连,真正讲你将来证得无明时,无明都如空华。过去看到声尘,当下其实就是觉体嘛。过去本来在声尘当下都是觉体;过去为什么却见到声尘,而背离了觉体?你觉得背离,不是说你真正众生能够自己作主,在心中你有一个作主的意识,你说我要背离?没有!那就是大觉体中如是现时,你就随着大觉起的随缘的势力,所以你就随他的这个势力,一直不断的向下而已,你根本无力回头。你但要回头时你发现,那所有的一切过去的向下处,连你今天的回头处,都是觉心使然而已。只是觉心中在这个因缘之中,尘相还是一样,你借的尘中,借的那个尘相,一样的尘相,你看到是将来的真心,看到是你的闻性,都是你的闻性;就假借声尘,你看到是闻性。
可是过去为什么在声尘就是流转呢?只是在这个发心之中,行者立的那个心中的方向不同,但心性的造作,那个一切的作用是同的,是完全相同的。行者从来不立一个已经厌求,他已经厌恶再受流转的心,你要是没有发这个心,你就恒受一切尘相流转。你只要在这种作用上面,这种过程上面,你发一个我已经厌离这种流转的心,这个就是行者最初发现好乐归家那一念心。
你但有归家那一念心,你再看那个声尘,他就是闻性,但是作用一样,现前的作用使然,都是一模一样;所以那个觉心的当下。所以你将来会慢慢体会,就在这个觉心中,不但假借种种尘相去参究时,你只要念念之间在觉性上担当提领就好;不必再随他所起的一切过去造作的意识上,在心中再自己不断的,自己在那邉搅遶。可是你将来会发现其实那种搅遶,都是浮尘、都是幻影而已,都是随着过去流转的那个尘相之中的势力,不断的在浮现过去的习气业感而已。
只是讲到这里,为什么要这样子讲?讲到这里是要告诉你,那个浮现的业感,都还是你觉体现的,都是你觉体现的。因为没有一法离开过觉体啊!没有觉体根本不能够成立一切万法,都是你的大觉心体所现的。只是他在现前时,你以为就是沉沦,就是不断的搅遶。将来你要是真正证到觉体时,其实能够现搅遶的就是什么?就是你将来站在觉体上面,你真正开的入一切法的智慧。所以你会知道在什么因缘故,在这个法中,他会起什么样的心思,起什么样的念头,形成什么样的搅遶,形成怎么样的接引;搅遶跟接引都知道。在什么样念头里面,他会形成什么的意念,不断的刺激他向前,或者形成什么样所有一切的行为,或者一些意境,他一直不断的阻碍他前进;你都能够清楚。你就能够入一切法中的因缘,知道他的一切本末。
过去本来就是这样子知,你只是随缘说这样子知时,不认觉体,就被当前所现的所知,就困在其间。所以你在所知之中,你偏重于众生的软弱处时,就在软弱的意境里面随他流转。你要是在世间法中,你若是偏向于世间法中所谓的那种精进、那种向善。你就会发现,他会在同样的世间法里面,他就会有善的一面,就会有善的作用。
讲这个就是让你知道,慢慢你会体会到,连世间法中的那种虚妄,不过就是大觉心体一体之中呈现,就是担当的所有作用而已。那将来你才能够真正体会到那个无明的虚妄,那真正是无明。所以你能够了达于无明,那真的叫做空华。空华不是说最后你还有一个光影,那个相好像可以捉持,连光影都无。你会发现那个空华之中,虽然方便说空华,那种虚妄你只是不去认而已。当你认时,那根本就无明,根本就不存在;他就是当下,其实你随指一处,都是你的根本觉明性体。所以你才知道那真正如空华,你在这个上面才能够免流转!这个人行持在世间,眼睛见色、耳朵闻声,都是什么?都是归家之所,都是大觉性体他能够担当称量于现前一切器世间的,所有一切功德智慧的当下,他哪里有流转!他都是入一切世间的本来的智慧的流入处啊,哪有流转?能明白一切世间法时,他不是流转。
可是众生却在过去本来觉体入一切世间跟明白一切世间法时,你却堕在所明之中,从此不肯回头,那叫做无明,那叫做流转。所以连流转二字,将来你都会发现都如空华。哪里有转?根本没有转过!你看到那个尘相,将来看到,就在尘相看到闻性,也从来没转啊。你要说转,那是整个觉体都转,你根本都没转,那现前的尘相其实都还是你的大觉心体啊,你从来根本没转。却在这个没转中,众生妄见有所转,才叫做虚妄,才叫做无明。
这个虚妄、这个妄见,要是刻意讲一些譬喻,还很难说,但是假如说用世间的一些动画片,来稍微做比喻一下,大概大家心里还会有点体会。就好像看那个动画片,其实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张画片而已,他根本那个画片都是不动的,从来不动的,不但不动,他还彼彼不相知的。只不过就在投影的那个光束当下,那个光束你会发现,他也从来也没动过、也没变过,就是那道光。可是你拿那个画片举起来时,再拿下面那个画片举起来时,速度快的时候,你就感觉到有动转相。其实这么多的动转相中,他都是一个一个的念头,一个一个的画片显现而已。他根本不能动,他也不能转,不是他转成他,也不是他在动他,他不过都是缘起而已。这个缘起是在哪里说缘起?在那个光束下面才能够说缘起,在觉光下面才能够说缘起。所以一切都是觉光所现,随觉光的缘起之中,你会发现他就是一个一个的呈现,他从来都没有动转。他能呈现处不就是你根本觉心之中,就像那个电影,他电影的本来的成就处嘛,那一部电影的本来成就处。可是就在他成就处,就在觉心的成就处,就在那个电影的成就处,所以你就好似彷佛感觉到这个过程,有种种生动变化的相。
但这么多生动的变化相,你仔细思惟,没有一法在动,没有一法他在转。因为他能够常住如是性故,都是在如是法中的根本不动故、不转故,所以他才能够托出不同的境界,在不同的变化。这是觉心的性用就是如此,大觉心体的性用就是如此。所以你每一个眼睛见色、耳朵闻声,当下哪个不是觉体之中,随着种种根尘不同的境界,随他呈现的性中的智慧的作用?眼睛见色,其实就是觉;可是在见之时,觉心在见当下,立了一个见的名字,他就是如是性、就是如是德。因为他能见故,所以他能够知道色。那色因为他就属于见故,所以色他也不动。因为为什么?他就是见。但是见他不是有一法可以立,不是有一个体相可以立的,他一定要依色说见。那你要说依色的时候,你不要认为那个色就是二,其实他就是因为见起。因为他彼此之间根本不动故,彼此之间他们各守自性故,所以在见、在色本来依性起的,可是在法相、法性上面,他就坚守、坚住自己的本位,所以才能够互相起成生动。在见能成色,在色能看到见,那个是生动。
所以色本来就是见起,你不必更说化色为见。见本来就能够照色,见现前时本来就色,也不用泯见说色。所以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觉心在作用当下,其实都是什么?都是各住各的法位中。可是却在这个法位之中,你就会感觉到有种种变化起,在见之时,见能隐,色能显。其实你觉得这个隐显二法,这中间根本连动都没动,隐显都没有动过,他就是见。这个大家应该慢慢能够体会得出来。因为隐显是众生在这个作用上面,以为有波动有隐有显啊。但是我说色就是见,哪有隐啊!见不就在那边吗?没有隐嘛。只是他托起是色,所以色他也不变嘛,托起是色时,你才会感觉到见隐嘛。可是你觉得见隐时色显处,那就是见。将来你站在见中,色的势力消时,见性要显时,你可以担当那就是色吗?指见就是色吗?那就是色的本源;那根本就是色的本源。
所以你会发现,将来回头时,虽然色的势力消,见的觉心现前,智慧现前,他这里也没动耶。因为本来就是他,所以你回头照见…照到见时,色就消,所以这个上面,妄有起伏、妄有隐没;法中就是如此。在这里面你才会知道什么叫做「诸法住法位」,他都是住在法位中,他从来没有动。可是在他没有动中,才说种种转,这才是讲的不可思议境界。为什么讲的不可思议?很多大经中都讲这个不可思议境界。不可思议不是现在人拿来一天到晚蒙骗众生、蒙骗行者,不可思议就是非大家众生,非你们这个智力所及,叫不可思议,不是这样子解释耶!不是告诉你们不是你们智慧、智力所及的,叫不可思议。他只是告诉大家,你用一切思议都是大觉性中的作用。你不能拿,譬如说从大海中水,每一个思议就好像大海中的一滴水、一个水泡,你不能拿这个水泡中想来量大海,那叫不可思议。所以那个不可思议,不是讲到自己智慧不能及故,所以那种委曲相耶。那个不可思议是,行者当下当机立断,不在任何思议上面妄想执着的,心中的担当耶。你不在思议上面妄想执着,是他包容一切思议;你包容一切思议时,你不会妄立是哪个思议,你不会妄指是哪个思议。所以那种性海中的担当啊,那叫不可思议品,那个叫不思议。他不是在思议中呈现的,但是他不离一切思议,但你不能拿思议来量他。因为你不能拿思议来量他,所以行者就会在所有的一切起心动念里面,一切像刚刚讲的,是见是色这所有的一切,一个隐、一个没、一个显,隐没跟显现当下,你就能够体会到,他不是你在显跟隐中去妄想安立思议的。
你虽然不会妄想安立思议,可是你却会明白他的一隐一显。假如你要是妄想安立,那就是二法;你就会逐末,就会形成搅乱。从此以后,觉心就在这边搅乱;因为搅乱,你就归不了家了。因为觉心必定会觉嘛,所以叫佛性;也告诉你万法唯心,所以那叫佛性。那既然都是一切心中所成就的,那你就要仔细去披剥、仔细思惟,他在成就处时,就像早上讲的,世界的交替嘛。那既然有那个交替相,你不能又堕在交替上,你真的以为有如是交替!他不过就是觉心随缘时,那性德一直不断的随缘,一直深入的变化而已。因为他是觉心随缘,随缘当下,也叫随种种缘、入种种觉时,深入的变化。所以他在见中,觉心就深入在见,就叫做见觉,其实见觉还是觉。可是见觉一定要依色,你不能没有色你干嘛说见?所以他自然就能够呈现种种色,那见觉就变成色觉了;是这样子不断的交替。
但是这个交替中,你会仔细思惟,既然是见觉就成色觉,那不是色觉体上,就是见觉吗?所以你将来慢慢仔细思惟,你才会知道过去我们那种思想的那种错乱,你就不认的关系。色觉上面不是都是见觉吗?所以方便说,你能够感受到这个觉心随缘的变化里面,见隐了,色显了,见觉隐,而色觉显。但是行者在这个见觉隐色觉显时,他都能一体担当耶,色觉就是见觉。但是他一定会显出见觉,见觉的那个相隐了,色觉那个相显了;所以他心里才能够明白一切因缘。所以这一切作用都清清楚楚,明白一切因缘;但是在作用上,他絶对不会妄堕在过去众生真正执以为有二觉,那种心中的那种妄想上,所以他将来心性是大明的。所以他在大明之中,他永远告诉你世界所有一切庄严的呈现,是什么样因缘变化而来;但是他讲变化时,他根本心中的智慧里面,他是根本不是像一般众生一样,他真正执着有如是变化。他讲的那个变化,是赞叹大觉心体能够随缘的性德,那种灵明说的变化;不是凡夫说变化时,是真的好像受种种势力,所以他一直不断的转变、迁变,那是完全不同的。
可是现在我们一讲到变化,我们就会容易堕在最末稍的势力,说种种变化。从来没有想到,说到变化是根本讲到那个觉体的担当耶!那觉体的担当,那不过就是随缘而已嘛;随缘而已,你说他变化时,其实他都没变,因为觉体就能随缘,他哪有变?所以这里面就要讲到你慢慢体会那个无明,那种无明的虚妄。所以你真正知道那个无明时,你根本不会有流转,所以「即能免流转」。
那中间那个相是什么相?所以方便用《圆觉经》现在这个偈子讲,「知彼如空华」,就是知彼如空华。中间的作用都像空华一样,不过都是什么?不过都是光影而已,不过都是觉光随缘的光影而已,觉体随缘的光影而已。所以才在这边,在刚开始修行时,最初修行时,说在尘相中参,参根时,我们还会不断的在这个上面搅遶。就是因为过去,就在这个变化上面,在这个觉体担当处,因为常随觉心这样演变,你不认故,所以慢慢慢慢就形成这种搅乱。但是搅乱也是觉心现的,只是现在告诉你,因为过去不认,所以也是要形成这种搅乱。所以在这种搅乱里面,你永远在尘、在根刚开始参时,还不自在,很难自在。将来你要是真正慢慢慢慢用心,念念之间行者坚定这念发心,你要是在上面熏习久了以后,你会发现,你所看的声尘,其实都是什么?都是根中的清净。那个时候你才会最初知道,眼睛看到的一切流转,眼睛看到的一切无明,哪个不是大觉心体的光影而已!就是空华。
当你知道一切无明、一切流转,都是大觉心体的光明时,都是他的光影时,你还会流转吗?你当然不会流转。那你不知道众生怎么流转的吗?你当然比谁都清楚嘛。你站在镜体的镜性上面,看到他随缘光影时,你不知道他随镜色的流转吗?知道啊!他随黑现黑,随白现白,甚至于能深入一切黑的境界,深入白的境界,怎么不知道呢!但你还会真堕如是流转吗?不会,因为他永远住在镜体、镜性中。
所以这种性中的作用,这种是最难参的。因为我们就是出家人,就是行者,我们的目的,我们的责任,就是这样参嘛。我们要是不这样参,我们拿什么东西教授在家人,对不对?不然在家人念一句佛,他也可以教我们了。随便上来,他反正他念,他也可以教了。这所以是出家人的责任,就是要让在家人知道,出家人每天所学的,不是他们所感受到那些而已;出家人心中所入到的那个微细,根本不是他们智慧之所及;那真的叫做他们不可思议,那个就是告诉他们非你智力之所能及。那当然这是开玩笑啦!再怎么样他们在家人智力非所能及时,觉体都在,大觉性体也没有变过。只是你肯不肯去学,你肯不肯回头。你肯回头,一切过程清楚;你不肯回头,本来都是觉心所呈现的,你却在觉心之中妄起沉沦,才叫可怜悯者!
你肯回头,就是心中起了一念想要回头参究的心啊。你不要小看那一念耶,那一念虽然还只是念头而已,可是他带动你心体之中,周身上下所转动的法轮不同。你一样看的是尘,可是你在尘中看的却将来会证的是根、是觉。过去你一样看的是尘啊,他却是流转在三途,最后直堕地狱的沉沦。他差别就有这么大耶!那一念之间那个差别,那种心中的转变。所以那一念出离心啊,你要不具足,这一生中你不要想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结上任何好缘;絶无如是善缘。所以不发出离心絶不可能,所以行者念念剃头染衣,就是坚固自己出离心而已啊。假借种种形象,假借种种行仪,不过就是更坚定自己的出离心啊!
除非你是上上根人,你说我不必立相,我这出离心就能够坚固;我不但只出离心坚固,我菩提心当下就能照了,大觉性体就能照了,那你当然不会立相,你就不必立相。可是你不必立相真的是懂得出离心的人,真正懂得菩提心的人,你真正好乐这个菩提心的人,你真正要发大愿救度一切众生的人,你不必立那个相,你最后为度众生,你都会现出家相,如同六祖。
六祖不必现相,他已经开悟了,可他为什么现相?为末法一切行者立一个依循的标竿;你不依此相,根本不可能证得。因为不依此相能证得的人,不是千万啊,千万亿人搞不好只有一个,几千年来就六祖,就只有六祖啊!我们除非你认为你是六祖根机,不必立相;那当然不可能,絶无是处!
所以你才知道那个相法的不可思议,那个相法一转,心中法轮动转。法轮动转,一切过去的一法不变,你却将来体会的不同。你才能够始知觉心都是这样子用啊,你怎么看错了?将来到无明你都知道,过去的无明就是觉心的本来的大明啊,觉心不能够入如是明,不能够在见,见隐色显,觉心不叫大明。虽然见觉、色觉都是觉体所现,可是觉体随缘立见觉、色觉时,他就会有见觉隐而色觉显,整体托现,就是色觉,那叫大明。可是就在这个大明处哩?就变成众生流转的无明!所以哪有无明?哪有体啊?对不对?无明哪有体?那就是你的无明,将来你会发现根本无体。所以你真的知道他就如空华而已,你将来才能够真免流转。
所以下面又讲,「又如梦中人」。刚刚讲那个永嘉大师那个偈子,好像我还没解释哦,对不对?「君不见絶学无为闲道人」,絶学无为不是不学,他不是在众生那个知见上面说学的。譬如说烦恼,他在烦恼上断吗?没有。那你在哪里?我是在烦恼上看觉心啊,我根本不断烦恼。对不对?你要说在断烦恼,你是流转人,你将来根本不能断得了烦恼。你还要再作任何的念头,你还在这边妄作,你以为有所修习吗?没有,我在任何念头里看到就是觉心,连心中起的那种好乐精进,那种修习、那种修行的念头;你不要小看那个念头,那个念头久而久之,就会起成贡高、无明耶。
那在家人就是行了两天,你看,都是老师了,不是吗?这个不单是哪一个团体,到处都是啊!现在还有更了不起的,一天到晚跟出家人在那边辩法的。不讲名字大家都知道是谁啊,对不对?那一天到晚带一个团体,一天到晚跟出家人,到寺庙里面去跟出家人辩;他辩赢了,就觉得自己很高傲,我就是在家学的。现在电视台,你就会发现他们那个团体穿着缦衣,还在开示哩,讲法的,对不对?你们这里应该不知道啦,但你们最好也不要知道。但是他出了很多书,你们当然就知道了,对不对?那个也是啊,他学了几天以后就贡高了。他为什么会贡高?他念念不是在净觉相继的;他就是净念相继,也不是在净觉之中念念之间去担当的。
所以「絶学无为」,是根本你觉得在学吗?连这种贡高我慢,这种卑劣慢都没有。觉得学都是卑劣慢,你在学什么?所以这都要忏悔啊。但是你是说不学吗?不是啊,你念念之间,再也不随过去众生所起的一切意念所困惑,这才叫难学啊!这才叫做真正难学处啊!这才叫做发决定心处啊!你以为他是闲道人?他只是不在过去造作上作而已啊。但你不知道就是因为不在这个造作上作,过去古德在参这一念心时,参得如痴如聋啊。他要达到那个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时候,那如痴如聋啊!我比较记得就是近代的来果禅师,他在参那个话头,参到突然想要上厕所,就跑去上厕所了,他根本不知道到了厕所没有,他突然僧值后面一个香板打他,就发现他居然是在这个大殿前面,韦驮菩萨面前上的。他参得糊里胡涂的,根本不知道到了厕所没有。那这种公案很多,过去古德很多的。那个真的参的是昏天暗地,那个念念之间,就在那个念上专注。所以你不要以为这个叫做闲道人,你不知道最初他在参究时,那一念是最难参的,那是千年的漆桶那个黑底呀!你不打破他,你永远透不了光,你永远看不到那个光芒的,心底那个漆桶,那个漆黑啊!所以他在哪里下手的?他在「不除妄想不求真」;你除妄想是卑劣人,你求真是我慢人,你要在这个上面念念去体会的。
所以早上才讲说如何在尘相上参根。尘相上参根的时候,虽然是抓一根一尘,但你要念念体会是大觉心体,因为你知道是大觉心体,所以你自然就不会被其他五根所起的一切幻境所迁流,你自然就会起成惭愧。最可怕就是意根,你知道吗?意根就告诉:欸,这样就对了、这样子有所证、这样突然你真正发心去参时,你突然会在这尘相当下,你会体会很多不同的境界,忽然觉得好像那个声音很透亮、很遥远,遥远的声音你都能听得到。你站在这里突然以前根本听不到的,几十公里以外的声音,你居然都听到了;你小心走火入魔!
但是你正在参时就会如此啊。可是你觉得听到时,就是意根在造作。假如你意根造作,你都知道,你就要放下所有的一切意根造作,就是参这念觉体时。所以觉得我能十几公里以外都能听到的,你当下也知道,那觉得听到的还是谁?觉得能听那个觉,从来不动。你只要找到你的根本的不动的本来面目,你不要又随着那个动中的所有的一切尘相再去流转。纵然他好像感觉到他不是你过去的能力所及的,好像特别,现代人叫什么?现代人叫做有那个奇怪的那种能力,叫什么能力?超能力?还是什么的?你突然感觉那个超能力,其实那都是什么?那就是过去跟你平常所见所觉的一切的惑着还是一样的,那都属惑着。在惑着上面都还是同样的业感,都是同样的业力。
所以你站在觉心上面参时,虽然你拿一根一尘作检视,但你念念就会发现,你不是在上面再去妄作,再去造作些什么,而是你在上面念念体会,那个根本本来的觉性。所以这一念觉性是人人本具,就在你念头当下本来具足的根本本来面目。所以诸佛才会告诉你,不是说你将来证得那个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过去没有,现在因为勤苦修行故,所以将来能证得。假如是如此的话,那将来能证得的你所谓的那个正觉,那在将来的将来还要败坏,那属于无常。是现在叫你学时,你要知道那根本自性之中本来具足的,你只是不认的。你既然是只是不认,那就追逐尘缘嘛,叫做不认。那你怎么还在现在认时,你还在不断的造作尘缘呢?所以那叫絶学,絶学就是任何思想之中,根本你不会随他的,任何在学习当下,那个思想随他妄动的。
这好像在那个什么?《四十二章经》吧?好像也有讲到嘛。这个学人是要学什么?学这个无学,学这个无学位。怎么学无学?就是念念之间在心体,你放下一切过去众生,甚至于在学习上面的所有一切心中的妄动、妄想。但是在这个无学上面,你才能真正体会那个行者当下的决定心耶。那个絶对不会被他过去的那种意感,就是意识的势力所流转那个决定。你不知道那个意识很可怕的,因为你过去已经习惯都是那种模式了,你要完全脱离那个模式,你不知道那要发很大的决定心。你随便起一个念头,随便起一个气氛,你就随他流转了,你就会随他流转了!你就自以为在中间你能得到些什么,你感觉到就证得什么了。所以叫做「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后面两句话是要你直下担当,入种种无明。前面告诉你根本不除妄想不求真,所以直下就要你担当那无明实性,就是你的根本的佛性,就是你的大觉心性。幻化空身就是过去的这种幻化、变化的所有的这一切作用,其实就是你法身的作用。法身现前处,法身不是有个相,法身无形无相;现前处就是他能够呈现一切智慧,随缘的一切智慧功德显现,显现处嘛,在这功德智慧方便说种种变化处。但在变化处,众生就会逐末看着变化,行者要在变化看的就是法身。你要在那个变化中,看的就是因为那法身能够法一切故,成一切法故,所以有如是变化。所以当你看到变化,知道是法身时,你能够包容变化。可是你站在变化,忘记是法身时,你站在变化一定不认法身,一定随变化流转。所以站在法身能知变化,站在变化一定不知道法身。所以你要在变化中,你会知道那就是大觉心体的什么?法身的功德,法身的作用。
所以古人才会跟你讲说「应化」,甚至讲报化二佛非真佛,法身才是真佛。法身随缘故才会有报化、应化二佛,随缘故才有报化、应化二佛。那真正报化、应化二佛就是什么?就是法身嘛。所以释迦牟尼佛才会在《法华经》中跟你讲,〈从地涌出品〉跟你讲:我成佛以来无量劫。但是为什么你会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间舍凡出家、越城出家、干什么?这就是古德讲,这叫做「古佛新成」。就是你根本的本来的佛性,就叫「法身佛」(古佛?),你处处示现叫「新成」。你现在随取一念,甚至于将来在这一念上,你都知道是佛性,都知道是觉性时,你在这一念都知道,觉性的现前这一念,叫做「化佛」。你能看到他,你为什么能知道?就是你能够照见你根本的法身。那个法身,你会发现千劫以来从来不变,那叫做「古王宫殿」,本来的心中的这个智慧宝藏,你从来不变。
但是不变中,你为什么现在知道这一念成佛?这一念成佛,叫「新佛」。这一念中有越城出家,对不对?到苦行林。但是你在这一念中成佛中,你不要忘记他就是根本什么?古佛耶!所以才会跟你讲〈如来寿量品〉。所以为什么跟你讲信如是如来寿量品的人功德不可思议。所以你才能够担当现前每一个念怎么样成佛的呀;现前每一个念成佛中,上次还讲到八相,每一个念中那个成佛相中那八相清清楚楚。但他为什么有成佛的八相?因为你根本的法身佛,他本来就在嘛,叫做「古佛」,也叫「旧佛」,(新,新旧的新,成就的成),新成而已。所以他才有这个如来有〈从地涌出品〉。你才能够照见现前的所有一切,你在,不管众生在,就是行者不是众生,行者在念念之间,每一个觉心,就算你,大家在以后,在每一个念头当下,你都能体会他就是你的清明觉心,当然还不叫做明心见性,都知道清明觉心时,你看到现前这个觉心的作用,都从哪里来?都从根本觉心中,根本的法身佛现的。
所以在这个,法身佛无相啊,那你怎么样解释法身佛?就在现前的报化二法上解释法身,报化二法。所以这个才能够让一个行者,在现前每一个念头里面,才能够有信心,他得以归家;他才能够有信心,原来每一个念头当下,就是他的本来的根本自性。所以每一个念头当下,他都可以看到大觉心体的种种庄严,种种的安布,种种如来的所有的一切功德成就。
他为什么能够心中有如是的自信?有如是的信心?因为他已经认得那个法性,认得那个法身。所以他在现前的念念之间,他当然直指如是觉心,如是证得。他能够如是直指,如是心中明了,这才能够叫做「即能免流转」。所以在当体,尤其是连无明你都知道就是根本觉心。
所以「又如梦中人,醒时不可得」。过去在梦中,随着这种种幻作的势力叫做梦。但是幻作,你清醒时就是梦中人,但是梦中人不是他人,就是讲自己。讲梦中人,就是梦中之我也。过去是在梦中人,将来醒时,你会发现根本不可得嘛。这意思是告诉你,那无明哪里真的有无明?过去不认故,过去不知道故,所以是无明;将来认得,连无明都不可得。
「觉者如虚空」,这个虚空就像早上也有讲的,虚是超种种时量,空是极物表,(极,就是极乐的极,)种种物表(表现的表),种种器物、万物的表现。空极物表,他能够称量一切物表。所以这大觉本来就是如虚空一样,他能够极遍一切法。所以因为他就是能够遍一切法,所以众生才会在遍这所有一切作用之中,所以妄堕无明,才妄堕无明。众相之中因为他有起成处,之前也告诉你,众生相,你不要抓着自己这种感受叫众生。众生这样子每个念头当下,每一个法中的变化也叫众生。众生相他就会有渐次这样子不断的变化中托显。因为他就会托显,一层一层托显,到最后到了枝末。到枝末呈现处,这么强烈的呈现处,其实就是觉心的清明的势力。可是却托在末稍的那种影像的陈列处哩,那种强势,你就很难回头了。
但众生的知见就是在这个上面,我们的觉体,我们的知见作用是在这个上面,所以很难回头。他为什么很难回头?因为所有一切物表就是这样子变化的,就连你觉得很难回头都是虚妄的。你不过就是追着觉心这样子走而已。所以将来你才知道这无明在哪里,真正知道无明在哪里。所以将来能够知道幻化空身其实都是你的法身。你现在觉得幻化,其实你现在觉得的无明,现在所说的凡夫的流转,将来你才知道,无量劫来哪有流转?!
你到现在不认,你都没流转,你知道吗?我们现在是凡夫不认,我们都没流转。将来堕在地狱啊,你也不能说你佛性流转,你本来面目流转;他也没有流转。只是我们不认本来面目,都认那些末稍随缘的、缘起的,这种物象的变化,那种表象以为是我。
昨天都已经讲过那物象、那个表相,你连一法都抓不到那个我的存在,因为他都剎那剎那在变、剎那剎那在生灭。但能现的种种我的那个我,都还不是你现在所执受的那种,种种感受中的我,所能够指陈的,所以那才是你的本来面目。所以将来堕在,我们堕在最苦难处时,还是抓着那个末稍的我,以为我在受苦,以为抓着我在受苦,意根跟前五根一直不断的执受,以为在受苦。但那种受苦,不是还是抓着自己以为觉得苦受中的四大,以为真有如是受吗?但你抓着苦中所觉的四大,真有如是受时,你的觉心也从来没受过,你的本来面目也从来没有,你觉得苦的那个觉不是苦。你不认,你知道吗?你就是不认!将来你认时,你突然发现,在地狱都是什么?在地狱的呈现,过去在地狱的呈现,哪个不是觉心的大明处?你觉苦都是大明。你觉得一切世间法中的最深层处、最深厚处,都是你的大明处。
所以我们众生到这种虚妄,将来沦落在地狱,你都不认,所以方便说受种种妄苦。你将来回头,你才会发现,根本从来没有流转过,就像刚刚那个演那个电影一样,那个电影在那个屏幕上面,其实你会发现中间所有的一切,他所有的一切作用、成就都没有动转,可是就在没有动转中互相成就,形成了一部动画片。当你看完这部动画片,仔细再思惟,这个中间也从来没有流转,各还是安其位,也从来没有一法流转。将来你突然能够证得这一念觉心时,你会发现,人在地狱之中,觉得受苦那个觉,本来面目也没流转。因为你已经认得本来面目了,根本就不会在枝末之中,再妄安立种种我。那过去却在本来面目中,在枝末中,妄想安立种种我,所以那才叫做虚妄受苦啊!所以才叫做可怜众生,那才是真正虚妄!
当然我们现在讲,很难去体会,因为我们现在就是已经堕在末稍的众生;在痛,我很痛!在感受在痒,我也很痒啊!我怎么能够在这些痛痒当下,不要说以后的生死了,这痛痒当下,你都还不知道什么叫做觉哩!可是我敢跟你保证,你从现在开始念念回光,你慢慢慢慢觉心能够一点一点开始慢慢彰显时,你连你过去的平常的一些痛痒,你居然都能够感觉得到,你根本不必去变化他,你能直下就知道是觉性。
那种在觉心之中看到的痛,在觉心之中看到的痒,那个始知,就好像我们经文中,以前过去古德或在经文中讲的,那你才知道,那一切痛痒都是什么?都是无上正等正觉。知觉、知痛、知痒那都是正觉,那都是根本心中大明而已。只是我们在过程中,会有如是的灵光乍现。因为有这样的灵光乍现,那当然就会得到这种法喜,你将来在这个心上,就不会有所怀疑。那假如没有这种灵光乍现,觉心中因为他本来面目就是这样子。过去不认,所以现在正在认时,在这个障碍之中,就突然会有透出一点亮光,透出一点本来面目的感觉,那个是正确的灵光乍现。你有一点灵光乍现,你才会知道这一路走来不会是错,才能够奠定一个行者更坚定的信心。所以有些灵光乍现、有些法喜,是帮助行者念念之间,更能够坚持自已向道的。但我保证你会有那种灵光乍现的感觉。
所以就算我们没有办法证得每一个痛痒之中,我们都能够在觉心中看他。可是我保证你,你会有一段时间,或者有一念、两念突然感觉到你能超越痛痒。当你能够感受到时,你再回来参那个尘时,你才能够精进,才能够真正精进、惭愧,你才能够始知怎么流转的。前面那一念,我还知道那种觉体的那种光明、那种超越,甚至连痛、连痒,我都是那种心中的清净;那种真正叫做「净觉现前」,那种清净、那种感受。甚至于听音声,假如你用耳根听的话,那种声尘的那种清净、那种超越;声尘还在,可是你会觉得那个闻性的超越;当你能够觉得他时,突然一下你又被下面的执着带走了;你心中才知道原来过去是怎么流转的!那种惭愧,那种心中的懊悔、懊恼,那会让你更精进,那会让你更精进;所以都会有这种灵光乍现的感觉。等到有灵光乍现的感觉时,你就不会怀疑我跟你所说的。你就不会说:自然法师,你讲的那个太抽象了,我们都只是灵光乍现一下而已。但是我就可以告诉你,你将来你自己,只要专心去参,将来都会有如是法喜的作用提醒你。
休息十分钟。
Copyright © 2009-2011,
www.nanxingxueyu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圆觉经学习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陕ICP备180134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