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学习
“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圆觉经》
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设计,为更有效传播
INEWS / 讲法节录
自然法师 || 重讲《华严经义海百门》0020(字幕版)




 宣讲地点:南行学院

 宣讲时间:公元2017年6月3日





随堂教材来源于大藏经:

《华严经义海百门》之缘生会寂门第一(自然法师校对)


 本讲随堂教材:


 缘生会寂门第一:二入法界者


然此一尘。与一切法各不相知。亦不相见。何以故。由各各全是圆满法界。普摄一切更无别法界。是故不复更相知相见。




本堂摘錄:法華法報化,楞嚴圓通章,甚深微妙義自然師盛表


講到《普門品》的經文到此,他就有一句話,「觀世音菩薩,受是瓔珞,分作兩份。」經文我不是背得很熟,但大概意思就是那樣子,「一份奉釋迦牟尼,一份奉多寶佛塔。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最主要是這一句。


那剛剛跟你講,無盡意也是要緣念世尊,你才能夠看到觀音。你真的要體會那個覺體,才是真供養同體處。而且供養同體時,也不是你無盡意再說供養,是因為你明白覺體,所以覺體之中,自然成就的供養,叫「釋迦牟尼佛,告觀世音菩薩,受此瓔珞。」你心性之中,也是如此啊。當你的同體心中,若「受此瓔珞」時,他也不是什麼?他也不是把這個瓔珞分到哪裡去,他一樣回歸於佛,一样回歸於什麼佛?一個是釋迦牟尼,一個是多寶佛。一個釋迦牟尼,釋迦牟尼表「化佛」,就是現在的一切的變化,一切的變化,叫釋迦牟尼。但是你站在同體供養的這個釋迦牟尼時,你看到的就是無盡意嘛。因為無盡意 就是一切變化嘛。但是你供養的是化佛,你看到的是無盡意呀。就是你心中明白你心體覺體中,必定能夠隨緣成就的「化」的智慧。化智現前時,你看的就是你能擔當現前的一切意念的表現嘛。那一份「供」哪裡?多寶佛塔。多寶佛表「報身」報化二法。所以多寶佛跟釋迦牟尼佛在,尤其是在《法華經》天臺講,他們是同坐一處,就報化同在一處。你能看到報化同在一處,就是看到法身毗盧遮那嘛。你以為法身毗盧遮那,你到哪裡看?法身你根本看不到的,你明白覺體的報身,你能夠在現前的一切作用的化智現前處,你能夠念念明瞭時,你當你明白報化二身時,就是供養法身時嘛。


所以《法華經》為什麼只講多寶佛跟釋迦牟尼。你看到這兩尊,你就是看到法身呐,毗盧遮那。所以他一定是一份奉釋迦牟尼,奉化佛。一份念念之間奉的是化佛。化佛現前處,就是無盡意。一份奉多寶佛,就是這個報身。這個報從哪裡說?從法身上面說的報,所以這一句話就是說什麼?這一句話,在《法華經》的這一句話就是《楞嚴經》講的〈觀世音菩薩圓通章〉所說的,「上契十方如來本妙覺心,下合六道眾生同一悲仰」就是這一念心中,就有如是二相嘛。「下合六道」時,就是供養世尊,一切化智現前處嘛。「上契」當前,就是供養根本本來的本來法身的報德現前處嘛。那就是觀世音。就表示你明白同體。那個同體啊,你再說感受上你明白其實都是覺體時,你明白都是覺體的,那當下你明白那個同體的智慧,他會念念幫你供養。供養什麼?供養你將來在每一個感受現前的化智上面,念念大明。所以你能夠擔當一切變化,那一個就是讓你念念之間長養,證得你根本的法身。那叫供養多寶佛。所以你當你能夠在每一個念頭上面,已經體會到覺體的同體時,那個同體都還是這樣子幫你「奉,」幫你供養「奉。」「一份奉多寶佛塔,一份奉釋迦牟尼佛」所以你才會知道,原來知道那個同體有如是力欸,真有如是力呀,叫「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