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学习
“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圆觉经》
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南无阿弥陀佛
INEWS / 大乘经典
自然法师 | 2020年行脚偈颂开示(二)
来源: | 作者:自然法师 | 发布时间: 2020-11-08 | 2004 次浏览 | 分享到:



居士問:

頂禮恩師,弟子想請教師父2020-10-05日行腳時,下面偈頌的詳細含義,以此激勵弟子作為導歸覺心的良藥,感恩師父。

 

對轉貓鼻沿後壁  熱滾白砂果圓集

山海承天酬雲水  夜寢灘風伴我息

行腳詩偈(20201005

 

上自下然法師開示: 

這個也是當天呐師父行腳的時候所行經所有一切地方的名字跟當日的生活寫照

 

所以啊「貓鼻」啦「後壁」啊「白砂」那都是那一天所經歷的幾個城鎮還有景點那剛好也藉着這些景點跟地方的名字跟當日應該面對的行爲做那一天行腳參方的自己課心的功課

 

所以「對轉貓鼻」呀那也是臺灣南部最南端的後面兩個角從鵝鑾鼻要再轉一個大彎然後到貓鼻頭

這也是解釋行者從剛開始的面對塵相之中過去的業感念念的伺察然後要回過頭來對轉的就是那一念如同貓在捕鼠的那一念發心

 

所以不再是剛開始初機啊只是面對前塵念頭上面所有一切業感的浮動而是要回過頭來觀那一念在潛在意識裏面如貓在伺鼠的在抓鼠的那個念念之間難捨的警覺伺察之心

那一念心就如同在前塵的背後沿着種種心中啊跟塵緣的這一個牆壁一直在伺機捕獲過去的業感

 

但是這一念心若是在覺心上面你都還沒有辦法明瞭那其實都是覺體在面對塵緣時似乎就有的對待的種種心中的影相

假如不能覺了那有那一念心雖然在一般世間人都會稱之爲善行但是在了脫生死的行者來看那一念心才是一直在等待捕捉的潛在意識裏面的垢患

 

反而越有等待越有伺察的這種心也就是念念就開始你會發現前塵過去的種種衆生的業力縱然就算你前面覺得有伏斷的感覺但是那個伏斷的感覺他永遠都如石頭壓草那永遠難以斷根

 

所以這個時候要如同剛好行腳要轉過頭來面對過去的如是伺察這種嗅覺上面的這種靈明那嗅覺就是行者對任何業感的那種靈明的覺照

沿着這個塵緣與現在修行心中的壁壘那個後壁上面那個回過頭來看在潛在意識的後壁上面要沿着他念念觀想察覺

 

所以最初始知啊此心若是不能圓明那前塵的這些妄動那永遠他都是將來的輪迴

縱然你一時有那種好像真的能夠壓制住前塵的這種感受但是那後念的那種如貓捕鼠的那種造作那永遠也不叫安寧

 

所以開始如實的這樣子回頭念念的不斷地翻滾過去的業感之中從前塵到後壁一直到後心在潛在意識裏面那種赤誠懇切的熱滾那也如同當時行腳時那一天太陽的熱烈照射在身體上的那種感受

不管於身於心於內於外念念之間不斷心中的回光與覺察在那種念念積累上就如同白砂一樣的在那天也經過白砂這個地方

 

要拿如實的心中的赤誠做將來果地之中的念念的圓集就是念念在這邊集累念念的爲自己積累念念的爲自己熏習成就

真能如是所以剛好走到「山海」這個地方真能成就於山於海山是積累之相海是波濤遼闊之狀

不管是現在心底之中任何過去業感的深厚的積累還是意識流佈當前如同大海之中一切的波濤不斷你念念之間都要在心性之中的根本一大之中去念念承擔

 

什麼叫一大一者覺好覺壞覺內覺外其實都是一心所覺感受雖然有差但覺心從來是一能在如是一中擔當這一切差別就是大那一大加起來就是「天」

事實上你若是在塵世間中你的心行面對一切感受都能夠看得到你心體擔當的一大時你將來積累的就是天上的福德再到世間那都是天人中的種種富貴

 

但是凡夫只知道是天行者回頭時要認那個天所以在六念處你也要知道念天要知道那個一大

能明白那個一大也就是「對轉貓鼻沿後壁熱滾白砂果圓集」這所有的一切微細發心你才是真正在行如是雲水如是參方時你才是念念不唐捐的修行與你當下課心的功課

 

若真能如是所以晚上安寢在灘風之上灘風就是(大海)伴的就是剛好那時候下來的就是屏東最大的落山風栖息在灘沙之前但是受的都是落山風的猛烈吹襲這也如同心境之中塵相的過去那念頭業感之中的種種造作是一模一樣的

但是你卻敢於如是業感強烈造作下面在這些長夜漫漫之中你能夠如是安寢也能夠借如是過去業感的造作做成行者將來的作息

 

這個作息就是在一切感受現前處不管強烈跟不強烈處不單是在前塵的種種業力的影響還要看到心性在潛在意識裏面你以爲的那種一般凡夫以爲的那種察覺以爲的那種照察以爲的那種戰戰兢兢

連這一念心這一切心一切行爲你都把他當成你每天修行行腳參方雲水的作息這是當天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