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学习
“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圆觉经》
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设计,为更有效传播
INEWS / 经文学习
《圆觉经》060讲(字幕版)| 自然法师
来源: | 作者:自然法师 | 发布时间: 2020-11-12 | 2696 次浏览 | 分享到:

随堂教材: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贤汝当知,一切诸众生,

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

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花,

依空而有相,空花若復灭,

虚空本不动。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自然法师 于二○一四年十月十三日宣讲

第六十堂

刚刚有法师问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因为有涉及到一些名相,容我回去恶补以后,明天再说。但是这里面有关于修的问题,但是修,好像我上次讲课已经讲过,「修」这个字在佛教里面可以解释叫「理正」,道理的理、正当的正,理正为修。所以你要真正什么叫理正?你就是要真正在大觉心体上,直接在圆觉体中去担当,才能够叫修。你不能在自己本来面目上去体会时,那一切万法,你就算在说修时,你所谓那个修中还是没有目的的。所以如同华严经中讲,扬帆出海,若是没有目的,将来必在海中沉而亡。所以你一定要有目的,有目的之中才有什么?才有扬帆相、才有出海相,才有从如是开始走,然后到达相,才有这些过程。

所以修就是念念之间,在这个心体之中,因为你已经认识这个觉了。虽然刚开始时,修还有三个相是,最初这心中已然听闻如是声音,听闻如是根本自性中的声音,本来面目中的声音。心中虽然不明,但是行者已然在心中已建立了信心,于是乎在现前的所有的一切行为上面,念念之间契会那个道理,契会那个本体,是最「的修行。久而久之,因为你念念之间在那边不断的思契会故,久而久之,那个觉体的那种道理,在你心中的体会越来越明白。那越来越明白时,当下照顾你现在的每一个起心动念,每一个行者念念之间看到现在的一切缘起当下,他都能够呵护,所以他就能上下互相那种感觉,这是「中」;你心中的中根中的修,就是初中后在中阶中的修。将来根本就是达到这一心处,一心所现之处何时不是过去众生所有的一切起心动念处。那一切起心动念处什么时候离开过觉体,所以不会在觉体上再说起心动念,他也不会在起心动念上面背离觉体。所以一切名相尽,但是就是如实大觉,任其众生讲尽一切名相,他可以在根本无名相的心中,清净里面随顺众生,道尽一切名相中的道理,这叫做「。所以这里面就有修的相但是修的相中还是要什么?还要你在最初开始,你要理正一个明白的归趣

那既然叫佛法,佛法之中就是你知道念念之间万法唯心,一切都是由心造,直接就在这个一个大觉体中直下担当,这个就是汉传佛教讲的一佛。在这个大觉体中从来不二,就是一佛,从来不二。觉在觉一、觉在觉二,都是觉。觉一、觉二,一二是相,能觉的根本不是能觉,就是心中根本的大觉体中,从来不二。你够站到这个大觉体中,再看到世间种种的分别,是一、是二的分别时,你是站在觉体之中、不二之中,讲尽一切二,道尽一切二,这是为一切行者方便利益,让他摄他的种种回头的种种行为的。但是你不是正在讲这个一二时,你是真正堕在真有如是一二中讲的。所以这就是汉传佛法讲的「一佛乘」,所以方便说三乘;就在这一佛乘,哪一个离开过觉体?所以念念之间要知道佛法之中就是讲这个大觉体。

所以你在这个大觉体中行者,因为我们还是凡夫,凡夫立行者名字时,有一念光时,你会发现现在所有的一切起心动念,过去的所有一切流转的作用,都会回头变成修行,那个时候才有修嘛!所以在这个里面的所有一切因缘,不管是的种种缘起相,你才能够在这个上面体会,是由觉体之中随什么样的根本的性德故,所以有如是的缘相,有如是的缘相现。但因为这里面有很多名相,明天把列举出来,然后再讲到圆觉,可能大家会比较清楚一点,会清楚一点。但是现在可以告诉大家这个,就是告诉大众师父,这个「修」字,你一定要在这个上面去体会。

所以是不是认得圆觉体,就不必再修这一些缘起?不是!认得圆觉才开始起修。你在这些圆觉上,你在这些缘起上面,你才能够开始理正的名目,理正的所有一切性用,才能够理正。所以不是认得这个觉体时候不用修,而只是说你在认得这个觉体上面时,你不是在种种缘起上说修缘起,只是这样子说而已;你是在觉体上去重新体会缘起,而不是因为缘起故,说修种种缘起。

所以像修善行也是一样,一个人要是立了要向善那一念心,那一念赤诚的心中的决定心,他自然而然他就可以入一切世间,不管是小、是中、是大,种种善行。他在随一切小、中、大种种不同的善行的一切行为当下,他不会认为说他有大中小差别。他只会知道,我在一念修善而已,我在一念,我在修那一念善而已。但是在修这一念善时,他不知道什么叫大善、什么是中善、什么是小善?他比你还清楚。什么样的善是大?可是真正照见这个善心中的那种至善是大「」。什么是中?你念念之间,已经善性已然成就,念念之间流露都是善行的种种的…这种种种的这种拔济、摄化,是「中」。什么是小?过去还认为有作行为,不断的回头、不断的向善,还觉得有行为可以作,那是「小」。

你当然能分辨,因为你能分辨,你在这个差别相中你都能分辨,所以你才能够坚定你心里面、心底深处那一念念念要向善的决定心。因为你能够在心底深处更能够清楚念念要向善的决定心,所以你才能够依此分辨,你才能够知道现在我还在哪里;现在我在善行之中,我是起什么念;因为我知道我是起什么念,所以我知道我这一念不究竟、不毕竟。因为他知道他这一念不究竟、不毕竟,所以他就不会堕在我真有如是善行中,起成种种妄想。他在这个念头之中,他才能够明白一切渐次、一切缘起,他才能够明白。

所以不是不修,只是不是在过去捉持真有如是大中小上修,真有如是缘起上修。他不是为缘起而修缘起,不是为大中小善而修大中小,他是在「至善」中担当的。所以这里面他会比别人更能够什么?更能够清晰、更能够微细,更能够理正。这才是修,这才是修行相。

所以就是肇祖,是僧肇大师,肇祖说「道远乎哉?」大道远吗?「触事而真」。你要真正知道这个觉体时,你看到那个事都是真性啊。所以你看到一切缘起当下你都会在这个根本的大道体上去思的,你念念都在这上面思;那思上面就是理正之时,那都是修行处啊!

可是不管是初机,不管是下根,或是上根行者,他在最初下手处,他的根本、他的方向,一定是什么?一定都是念念之间都是与诸佛如来等同无,都是同一方向,都是证得如是正等正觉;都只是同一方向,这不管他是下根,不管他是上根。所以你下的决定心的方向,是絶对是相同的。因为是相同的,你就在任何的接触当下,每一个过去的一切起心动念里面,你居然会发现,过去怎么没有察觉?现在才一念发心,在过去的起心动念里面,你才能够察觉出,念念之间哪个不是早就在为你呼召,叫你还家!念念之间都在叫你还家!

你看到眼睛见色时,你才能感觉到,念念之间告诉你在色中的虚假,在色当下的本来的性真。这要讲清楚,色中的虚假,当下的性真,你马上就感觉有还家相;在听声音之时,在声尘上时,你就能够感觉到那个声尘之中随缘的种种变化,你能够体会到那个闻性之中的那种灵明的包容。

过去你为什么没有感觉?因为没有发如是决定心故,没有发如实的根本一个方向、向故。当你发了一个如实的向跟决定心,那一切法中,过去还是如是六根六尘对待,但是过去就是流转,现在就是回头。既然是连六根六尘一切都还在其间,何况一切名相,一切缘起名相,那都是在这个其中

所以这里面再往下看,肇祖的那句话还没有讲完,所以还有一个「圣远乎哉?」刚刚讲「道远乎哉?」圣,圣人的圣,圣远乎哉?远吗?乎哉,大家知道嘛,乎哉。「体之即神」。你能够明白时,就是现前的种种妙用啊!所以那个「神」不是我们现在讲的神,就是那些神明就是现前的妙用,才能够叫做「哪。在心体上所有的一切的担当,心体上的担当那才能够称之为神。但是讲这句话的时候,这句话的时候大家不要误会:「哦,原来法师你讲的是心体上的担当,那不是那个世间之中相状的表现。」错!才是!才是世间上面所有的一切表现的庄严,不然从这个无色界、色界、到欲界,种种天王的威德怎么建立的?

今天到人间,我这种形相,过去业感中怎么样现前的?所以真正能够体会那个大觉心体的时候,你才能知道原来现在的感受,都是从业力上现的,没有一念是真啊,念念生灭啊!可是却随过去的业缘,现如是我现在的这个形状,这种面容。当你将来住在心性之中,回头的决定心,或是治理世间的那种心中的威德时,你将来的投身的地方,就是不是欲界就是色界、无色界天王,无色界不立王,就色界天王,都是那些王威德,那摄受的威德,大觉心体的威德。所以才能够现,才能够真正现世间。

可是你不知道原来一切世间相中六道众生都是大觉心体中现时,你就会很容易堕在怪力乱神!所以讲这个神…讲这个山神、土地、灶神,那都叫怪力乱神,你知道吗?因为你不认性体。你不认性体,你看到那个神明时,会有什么样的,将来会造成什么样的障碍,知道吗?你看到那个神明时,因为你不认觉体嘛,你看到神明时,你就很容易什么?就自堕众生相;就他永远来拔济我,他是,对不对?你根本不敢亵渎他说,我也要成神。对不对?你只能委曲,等他拔济。这是众生不认性体时,随举一个神明,都叫神的名字,都叫怪力,都成怪力。

但是你要是真正认到这个觉体时,讲说你「体之即神」,你不要以为他就不能现出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庄严,连现在的人相都是大觉体中现的,都他现的。所以上一次才讲到华严经中讲到的山神,主山神,对不对?他不是讲山神,他讲主山神。你要是真正一个行者念念担当心体的那种累聚相,那种回头那种高远的那种威德,你将来处在世间,你看到都是你心体之中主山神相啊。别人看到你就是那种威德的那种庄严,不然就是你所到之处,看到都是世间之中那种主山那种神清跟那种作用。那你当然就能够看到主山神,你自然就能够入如是法界,看如是主山神。

这个不是讲幻,我不是讲过,你若是修善法,修一个慈祥法,晚上睡觉都还梦到那个慈祥吗?你若是造恶多端,晚上睡觉真的有厉鬼现前哪!你还没有去那边,厉鬼也不来,但是心已经入如是法故,所以处处现如是相。但是真正有如是相?有如是界道吗?你心入如是法,就入如是界道;你不入如是法,不入如是法界道都是虚妄,你知道吗?都是虚妄,你信如是法就这样现啊!

刚刚讲的觉体,你给他什么样的因缘,就现出什么样的作用,现出什么样的形态。所以你给他一个造恶的相,你自然就有那些恶界的种种的恐怖嘛;因为造恶的人心态就是这样。这还不要讲到佛法,心理学就是这样子。越是那种就是很暴力的,心里面那种瞋心很强的;事实上因为这都在对待中嘛,只要众生背离觉体都在对待中;事实上他在逞他的暴力跟这种瞋心时,他在潜意识中是极度恐怖的。有的人在极度恐怖之中,他表现的居然是什么?反过来的那种瞋心,那种暴力,那种暴虐。等到他这种暴虐的这种业性,因为他逞凶斗狠,恶贯满盈,这个业力展现不出来的时候,他就会变成一个他生生世世就会变成一个,搞不好听到一点点声音,就会饱受惊吓的人,惊恐,就是如此。

所以你看世间上那些坏蛋,很坏的人;你真的要抓他,抓到哪里,他会很害怕的,非常害怕,极度害怕,极度恐惧的,这心中对待,强烈的对待。因为是强烈的种种的行为当下,你就能够察觉,他在潜在意识里面,所强烈的对待处;只要你背离大觉心体,就是如此。所以一个人恶贯满盈处时,就堕在那个委曲相中,他就会感觉到心里面有一种力量,不断在折磨自己,在不断压迫他。

所以根本不必说真正有这个鬼道世间,有地狱的世间,你自己心已经为你塑造如是器界。你自己都会…,还没走,你都已经在梦中梦到有些什么,这个黑脸、白脸那个叫什么?牛头马面,都已经来索你了,还有地狱狱主就已经来治你了。那这来索你、来治你是从哪里现的?就是从你心中有愧对良知中所影响感现的、感而来的。所以器界都是如此啊,何况那个造了器界,你都还看到这种相啊!

你真的还碰到这种六道,何况你看不到山神?真正的「主山神」哪!你心中那种自己为自己向道的诚心,那种念念之间为自己守护,为自已严守那种心中的严谨,它是「主城神」哪。所以华严经讲到这些神的名字时,是告诉你,根本就是性体之中如何成就世界庄严的。他一定可以看到世界之中所有的一切威德利用现前。那利用当然一定包含形态、事项,你将来一定能够看到。就算还没有真到明心见性,你将来一定可以看到;从你心中的清净一念一念、一步一步,搞不好哪一天你就在忉利天,对不对?你看到就是天上的庄严。

这个不是讲玄,也不是讲妙,心性就是如此!不然我们现在是什么?对不对?所以有的人他修,修善法的人,他念念之间虽然还没有离开人间,可是他心中感受就活在天上,他可以听到你们一般人听不到的声音,那叫天籁;他可以感受到你们一般人感受不到的气氛,在他呼吸都觉得是清和。你会觉得奇怪!我们都活在一个地球上面,在一个国度里面,甚至于在一个城市,怎么你的呼吸跟我呼吸都不一样?我呼吸的都是那些什么毒气、多氯联苯那些,那些不是气体啦,反正都是那些毒气!那他为什么呼吸的都是那些清和之气呢?你不知道业感不同,他自然世间之中所作的、所取、所供养的不同!不一样。

所以讲到这个,你才知道真正是「体之即神」。所以他能够现出世间的一切神功妙用,一切庄严,那你才能够体会华严经中讲的世界庄严相是怎么安的。虽然我现在堕在人间,还是人间的凡夫,你只要有一念,慢慢在心底之中这样子如实思时,你只要感受到心体之中跟大觉心体相应的那种气氛,你只要有一念,晚上你都会感觉到真正有如是的神明来护。只是修觉性的人他会知道原来都是一性所起,一性所起他不会排拒世界相,但是他在一切世界相中他体会的是心。因为我体会的是心,所以我知道我为什么能见,因为我发如是心故;我为什么能现?因为我心有如是赤诚故。所以这才符合甚至于连念佛,这才符合大势至菩萨的圆通章里面讲的,如母忆子、如子忆母香光庄严。觉心就是如此啊!

所以弥陀世界讲到自性净土时你不要以为不能现,处处现啊!但讲到这些报土的时候,你不要以为不是自心啊。因为你知道是自心,你在处处现处,你不是像过去众生一样,你还捉取真有如是境界。所谓的现,你会知道是心性中的清净嘛。心性的清净现前,哪个不是世界!所以那个清净才是真正祖师所说的,你随到哪里,都是净土嘛,你走到任何地方都是净土。所以释迦牟尼佛到娑婆来,他看到的还是释迦的佛国净土啊!我们却看到都是荆蕀啊!阿罗汉看到都是荆蕀,那我们看到是什么?那搞不好刀山、剑海,看到都是这些苦难逼迫。所以心性中不同,你事实上真的是体会不同。

不要讲佛了,讲平常人,我们两个心境不同,你在同一个空间里面,体会都还不一样,感受都还不一样。所以世界真的是假,我所谓的「假」,是假缘,假不同的种种业感所现;唯心是真,那唯心是真。因为你知道唯心,所以你才知道如何假缘,所以这两句话不能够拆解的。这两句话是因为明白唯心,所以他能假,假一切缘现,因为能假一切缘故,所以你不能说哪一个缘是真嘛,从来没有真。假如哪一个缘是真,那你也不要去西方,你去不了!因为现在凡夫是真哪,你怎么去得了?

你为什么现在在凡夫、在人间,你将来可以去西方,你知道吗?人间虚妄故。人间虚妄你才能够去得了西方,才能够见得到诸佛庄严净土。所以你才能够知道原来现在人间是什么?不是假缘而现的吗?假缘,假缘啊!那假缘在什么体上立假缘呢?根本唯心本来的体上、清净上,你才能够立假缘。所以将来你会在这两句话之中,你会圆融,不会再拆解,不会再拆解。所以「体之即神」,所以神那个字,就一个开示的示,一个申展的申、申出的申、申明的申,所以为你能够开示一切,申明万法,那是真的神,那是真神相,那是真神相!

所以再看到偈子,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尔时,就是当尔之时,就在你…普贤在问,世尊而答,念念之间在这个上面,应如是时故,所以叫尔时。什么叫普贤在问,世尊而答?这里面就要清楚,普贤问,所以以大行,心性之中的大行的德行,所谓的发问。那你觉心应如是德行,大行的德行时,他就是应大行而答。你在你的觉心之中,你在自己家自体的觉性里面体会什么叫智慧,你的觉之中的思之中就会为你种种贯彻智慧这两个字中的解释。你在告诉自己什么叫大行、什么叫真行。你的觉体的思就在为你不断的组织真行心中的认知、心中的道理。

你现在我们现在堕在凡夫,心性尚且是如此,所以你将来看到法界也是如是。你只要立在大行体上,那觉体当下应大行而答,就叫做「世尊回答普贤。所以前面看谁问,就是你要应什么机说种种问;你要应机而问,觉体就一定如实而答。所以那叫「尔时」,正如是时故。

「世尊欲重宣此义」,就是再把这个道理重新再宣,为什么重宣?重申故,所以讲说重宣。重宣故,就是再一次为末法众生一切行者在心中更能够串习,更能够心里面能够入如是思故。

普贤汝当知」。在大行如是的功行之中,这个智体的庄严下面,你要念念在这个上面思惟,是普贤汝当知。你不能离开如是大行,这个觉体之中的本来的性德,你念念要在性德上面去体会觉体,就是这章告诉你的普贤汝当知。不是普贤菩萨当知,普贤菩萨当知干我们什么事啊?对不对?你也不可能知道他的知啊!普贤菩萨,因为用我们这种分别。那普贤菩萨已然都是菩萨了,我怎么能知?这些都是搅的心中的戏论。

「普贤汝当知」,你就在心中供养如是普贤,念念在大行上参,叫供养普贤。因为你念念之间已经在末世众生供养如是普贤。「末世众生」就是一切起心动念上面,你能够供养如是普贤,如是大行的性德;你会发现你的觉心就是这样子告诉普贤,他不是告诉你那个末世,他是告诉普贤,就告诉你心中要参的那个大行的性德;他在为你解释什么叫大行,就是告诉普贤。这个觉心的过程大家应该听得懂吧?过程的渐次就是如此。所以「普贤汝当知」是要站在如是的大觉的这种普贤大行的性德上面体会,要在这个上面体会,叫「当知」,念念在这个上面如实而觉,叫「当知」。

一切诸众生」。一切现前的起心动念,一切的六根六尘,所有的一切应缘所现的一切世间万法现处,叫一切诸众生。

无始无明」。这要讲到无始,是真的无始。你要认得那个大觉体时,认得那个普贤大行之时,觉心就是一定能够觉故,所以随缘都能够起种种觉心,那叫「大行」。觉心一定能觉故,所以应缘就一切能够成就,叫做「普贤他遍一切法都能成就,叫普贤。但是明明是大觉能够应一切因缘能够现处,你却忘记了大行,那就是「无明」。

那无明有实体吗?从来也没有个实体啊。那无明有个来处吗?也没有来处啊。无明若是有来处就有实体。没有个来处,那就是什么?你背离觉体就是无明,你不知道觉体就是无明。那将来你认得觉体,无明就灭,虚妄到这种程度啊!

你不认觉体时,那个无明就会造成种种的感受的强烈,不断的在上面不断的染造、不断的罗织,形成种种强烈的感觉。你将来认得觉体时,这所有的一切罗织、染造你不必再一个一个摧破,同时全收。什么染造、罗织,全部那些作态,全部全收。既然是同时全收,你才会知道就是无始无明。从来没有开始,没有来处,何况今天还要在这上面说种种灭处!

但是为什么会起如是幻?因为觉心必定能够起如是觉故。觉心一定能够觉心一定能够随缘现种种觉。觉心能现种种觉时,在觉中,因为都是一体的大觉心体,觉心正在现觉时,所以整个觉体都作了种种觉。叫觉体譬如说现黑之时,觉体都现黑。想要说我在觉黑之时,后面还有个觉体,前面才有一个觉黑的相状,那就是二觉。镜子正在现黑时,镜体是黑,现的。所以在现黑时,你是不是只感觉到黑的感受,在表相中看到黑色的表法、感受,感觉到好像镜体、镜性隐,你就会有这种错觉。

但是这种错觉是谁给你的错觉?就是觉体会这样现,你会有这错觉。连我们现在凡夫,你认为说我们为什么会有这种错觉?你连这一念都是大觉现的,你根本作不了主,你知道吗?你不是自己作主说,我怎么会有这种错觉。你不过就在这个妄相上面一直攀缘,连这个攀缘都是觉体在帮你一直现的。因为给你一个错觉的因缘,就会在这个错觉因缘里面形成种种错觉上面的声音。我怎么会有?我怎么会流浪?我怎么会干什么?都是从这个无明中,这一个种子中现的。但事实上你每一个念头其实都是觉体之中随缘现的,你根本都是堕在一个一个的片段里。你在这个片段里面罗织时,在这个上面不断的相续,你以为有势力,你以为势力强大,你觉得势力都是觉心,觉心就是这样如帮你现而已。

那只是讲到这一些,你才知道那叫幻,那种幻到那种虚妄,那种变化那种幻到虚妄。都是觉体,你却错认,一错认以后就成了「无始幻无明」。但是就在这无始幻无明时,你的觉心,你的大觉性体,还是什么?还是如实在为你现嘛。他们从来没有从来没有亏负于你,都是如实在为你现,你要什么给你什么。你念念之间在哪里,他就为你呈现在哪里,就是如此。

所以将来回头你认为感应道交,现在流浪还是感应道交,知道吗?就是感应道交啊。那你说:法师,你讲这个,根本就是曲解经义。我没曲解啊,你要知道现在流浪就是感应道交,你在流浪就回头,就叫感应道交。你已知道觉心之中感应道交的啊。你怎么我怎么甘心还在这个感应之中,在觉体的感应之中还在这边不断的,在这边向下去流转,那一念就叫回头。那始知感应道交,从来也就没有亏负你,处处都是。那个时候你才知道叫「无始幻无明」。

但这句话,下面这句话,就帮我应证了前面跟你们讲的,「皆从诸如来,圆觉心建立。这无明都是圆觉心建立的,你以为你找不到,你以为你流浪,这句话都是圆觉心建立的,你都作不了主,你只不过随着那个片段影尘,在那边发声而已,事实上你连发声都作不了主,我们连发声都作不了主,只是影尘现如是声,你还堕在如是声中以为是我,那才叫可怕啊!你才知道处处我执的可怕。对不对?

这里面,将来慢慢剖析,你就会能够体会,将来;尤其是我讲的说你在一根一尘中去担当时,你真正在这一句佛号里面,念念当下,都摄六根处,你会发现,你就会慢慢能够体会,不是发现而已,叫发明,不能讲发现,你慢慢慢慢的发明,心里面,甚至于刚刚上一堂课讲的,连觉得一个我都不会像以前那么刚强,马上住在能觉,感觉那个我中,在真有如是我,你觉得真有如是我这一念,都觉得还有一个清明的觉体在后面。

只是讲这个时,因为要用到语言文字,所以有很多外道没事就跟你讲后面还有一个真我。现在跟你讲,还有一个觉得有一个真正的我在后面,那个不是那个只是在破行者的执着,不是真立有一个我,是破你的执着,先打破你前尘中的执着。你才看到能觉的那个我,都还不是他!所以当你住在能觉时,这就要跟你讲,那你哪一个能觉不是所觉?那既然哪个能觉都是所觉,那你不是还是所觉的业力吗?

那还要问你说,那能所都是所觉的业力,那我到底如何跳出能所过去的流转?你不认觉嘛,只要认觉,那能所现前又何妨?现前何妨不是说你还随他造作。就你认觉时,你就会知道觉心现前就是能所。但是觉心现前就是能所,你还是会跟过去一样,你是执着能所在说能所吗?不是嘛。就好像镜子,你知道镜子现前就是色,讲到色时,讲到镜体,你知道色时,你还会执着色吗?不会啊,那种心中,那叫解脱。那种解脱真正才能够分渐次,那心中的不断的心里面的那种慧解,跟现在行为上面的解脱,你才能够明白那个渐次。

那心中将来才能够大明,慢慢你能够知道现前有个我都是,你都不会堕在那个感受里面。那怎么还会随现在的感觉里面,还堕在什么烦恼啦!还在流转上!甚至于心里想一个:我怎么找不到了?我怎么体会不到什么觉心在哪里?你马上就能直下担当,觉得这一句的不就是觉。因为后面能看的那个,你已经清清楚楚,已经慢慢慢慢会向后,就叫做「回,念念之间已经光,住在觉体中看一切感受了

所以说「我怎么找不到觉体?我怎么根本感受不到?」你马上就在这句话看到就是觉体,!所以处处都会在破你前面3315前尘中的音声。当你能破的时候,你才知道连这一句「我为什么找不到?」出自于哪里?你不是已经住光了吗?那怎么会前面会有这个声音呢?你是因为这个声音才光的?当你真正有一点光的感觉时,你站在根本知道不是前面这个声音的清净上面,你就能体会那个声音怎么来的。那个声音不过就是你过去堕在业感,那个业感其实也是无作相,觉心为你这样现而已。但是为你现时,过去你就会抓着如是声音为你自己声音,为你自己的声音都还觉心帮你造作的。

这样讲能体会吗?那不能体会的话,那就要多用功啦,那赶快忏!对不对?我们也不过就是有一点点法喜而已,什么也不行,对不对?刚好有一个法师问说:「法师,你过去碰过什么善知识?」你看我就知道,我碰过善知识吗?碰过善知识是这个德性吗?当然就是真正就知道没有碰过任何善知识嘛。最多就是碰到教我炒绿豆、红豆那个神人,只能碰到这样的神棍,如何炒绿豆、红豆的,其他我没有碰到过。哪有善知识?我一生之中都逆缘,你知道?所以也有问,问这个「与善知识比较特别的学习经历?」满腹辛酸,只有满腹辛酸,没有什么太多的学习经历。

我这一生跌跌撞撞啊,我就讲说到六年、十年都还想要还俗。过去找不到,一天到晚就想还俗,那找不到啊!念念之间就在这边跌跌撞撞!还好潜在意识里面已经对生命起成疑虑了,已成怀疑了;我就算回家,回家那个日子还是如梦如幻,我甘心在这幻里面就终了此生吗?不在生命中找到自己吗?虽然有这个声不让我还俗,可是在道场之中找不到东西,那种苦闷,那种恶念,而且不但找不到,还有很多恶念现前,那种煎熬,满腹辛酸!

是恶念,你旁边就有很多逆缘,不是921天地灾杀,就是碰到一些恶缘;所处都是恶缘,走到任何地方都是逆境。所以那时候心里面真的就上次我讲的,那个瞋心,贪瞋痴特别大,特别大。起心动念一天到晚打坐就是:我明天想要怎么整他。哪还能念佛在整他之中心里就惭愧才念一句阿弥陀佛,但是这句阿弥陀佛下面那个比较浓厚感受就是我在想怎么整他,那还好都没有真正实现,还是忍住了,没有实现;这样子熬过来的。那熬到…,这个不叫心中大明,就是你熬,熬久了,业力会疲乏。那不叫业尽情空啊,那叫业力暂时疲乏,才能够慢慢慢慢读懂一些东西,不然以前哪里读得懂啊

以前我可以,刚出家时,我从早上坐在那边一直读经,读到晚上睡觉。我不敢下座跟人讲话,因为我上次讲过我不敢跟人讲佛法,再一个我不敢跟人家面对,再一个我只要起心动念就想回家,就那么煎熬。不是一年、两年,不是一个月两个月,将近十年!等到熬过了,刚好是十,就是个圆满数,你熬过那十年以后,你就老老实实了。你再叫我说回家吧?不!你怎么刺激我,都没有回家那种感觉。

过去走到那个都市里面,那个霓虹灯哪,那红啊、绿啊、黄,你看到就有很多吸引力。因为过去都是在那霓虹灯下生活的,天天都在想怎么样又再回归以前;那看到的时候都要把眼睛闭起来,不然那心里面好难受的。那种气氛,就是你虽然知道我现在是出家人,可是那心中那气氛好像逼迫那种感觉,很难受的。走到那边气都不顺了,心都在那边颤抖;就那种欲望,就想要脱下袈裟。可是现在,你叫我看,你怎么看,我心里面连动都不动,我甚至于还觉得真傻,对不对?真傻!那些东西之中都是迷惑,全都是迷惑。因为只要看到那些东西,在色相上面就一定背离觉体。

你要站在觉体之中,你才看到一切差别的种种灯影啊、那些幻影,你根本都觉得平等,你在觉体上看一切都平等。那种平等不是刻意拿哪些什么青色青光、黄色黄光说平等,不是这样子在比较中说平等,那是根本心性中的担当,本来就是平等,知道。不必再刻意说我要拿什么跟什么平等,不必了。所以刻意再拿什么跟什么平等表示你最初在这个性体上,你还不是真正如实找到道理的,你还在拿这些差别相说平等

所以这才跟你讲说这个世间上有很多,什么宗教统一啦,这些都是你会发现,那就是心里面不是在自上担当的嘛。你在觉体上担当你要统一什么?你要合什么?对不对?你就知道他因为不认觉故,所以有如是的宗教;不认觉故所以有如是的种种差别的,种种心中的依赖神明起。刚刚讲过连那个山神、土地不认觉故,认识觉还有山神,还能够现种种主地神。你不认觉,那现起来都是怪力啊。所以你不认觉故,再说宗教你真会觉得那种感觉。

上一堂课好像有讲,因为心性就是内外二法。内另外二法中你要是真正知道是心时,那内外二法就是一心所现,能够调和的。但是要是你不认这一心时,因为你念念之间都在外面追逐,所以外面的势力就会很强,内心就会慢慢慢慢变虚,内心的这个心中啊,体中的领受会慢慢变虚。你慢慢变虚时,你就在外在的势力感觉里面,你就会感觉到好像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在牵引你、在主宰你、在左右你。哪是外在的力量,那根本都是你一心因为已然逐外故所以你不断的长养那个妄觉故。连这种主宰晚上作梦都会梦到神明下来;不然那些扶乩怎么来的?他不但能够下来,还跟你讲话;跟你讲话,你还会觉得跟佛法相应。那才可怕!你才会永远堕在那边,还跳不出来。你就认这种怪力,那是最可怕的!那是一流浪4020故,那是最可怕的!

所以念念还在合什么?你真正知道那个觉性,就知道众生怎么流浪的。你要合什么?念念之间认得这一念觉心,所以明白一切众生过去的所有一切的世间差别相中,妄认的业力;你不合自合,你只认觉体嘛。

所以也有人说,佛教是一个教育,不是宗教。错!佛教是宗教,不是教育。为什么不是教育?教育是什么?教育还是…,当然相中有授,有传授、有什么,但是佛门的教授不是过去一般世间的教授是达本的,是要你根本照见本。所以真正师父在传授你时,或过去古德在传授我们时,是要告诉你你本来本具的性德,你不认而已。所以宗教的「宗」字,你要了解那中国字一定有根本的道理。宗者,达本义,达本为宗。所以你才能在达本之中,你才能够起成什么?起成种种教法。你不是达本,你就那个教育,那个都是什么?世间你感受到的分别,纵然说善,都是还在世间相中的执受。所以佛门才是真正的宗教,才是真正的宗教。那是达本底下的心中清明的道理,那是真正的教授。不达本,你再说教育?那你要是真正懂得教育,你当然知道宗教的名字嘛,宗教的意思啊。

那你为什么抓着教育,就说他不是宗教呢?那你懂得教育应该都能够解释这个宗字啊!假如说懂得教育,连宗字都解释不好,那你还在解释什么给别人?教育,教什么?你连宗字都解释不好那你教的可能都是解释都是世间流转。所以佛门弟子直下担当,告诉自己也告诉一切人,只有在大觉心体上的,才能够堪称为宗教,堪称为宗。

所以一切古德,不要说我们现在佛教,在过去的这些儒家思想,才能够立宗啊。我们要讲到先人叫祖宗嘛,那个意思就是达本嘛,你要知道你要不于本,那叫宗教。所以你要说不是宗教,意思是说不是达本的教育,不是达本的这种教授,是世间的教育而已,这当然是错乱啊!佛教是真正宗教,你在宗教下面你才能够知道什么是教育,不是达本的,你根本那个教育可能有教授的假相,但是是世间的执受。那个世间的执受,纵然你能够在世间法中修的修集种种善行,那将来还是还报于世间,还报在世间,最后福德还是在世间。

所以要永远知道那「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圆觉心建立」。这就是宗教,达宗,这才叫作宗教。

所以犹如虚空华,依空而有相。因为从虚空所起的种种光影、种种的错乱,这种华相。他为什么会有这种光影、这种错乱?因为空性无边故,空性浩大故。众生在这个空性这种博大之中,他心性中体会不出来时,所以永远就在空性之中起成种种妄觉。你在觉心的空灵之中,你根本没有办法去担当如是这种博大,如是心性之中那种无边无尽的那种心中的包容。所以你就会不断的就会在这个根本觉心的空灵当下,起成种种妄想执着;但是哪个妄想执着不是从你的觉明的、空灵的妙性中所现

这里面已经不必再解释了,因为这空灵已经解释太多了。为什么觉明一定是空灵?因为觉明他能入一切有处,就是超越一切有时,那个智慧。为什么能现一切有?因为它超越一切有。超越一切有就是什么?就是空。你不能拿有来量就是空。但是为什么说是空灵?那个灵中照一切有;所以那是空灵。所以一切「虚空华」,既然讲到虚空的光影、华相,当然是依虚空建立的。那这句话的意思告诉你,一切你在觉心之中所起的一切光影,一切的种种差别的意,意中的种种现,(这个象字就是大象的象,意象)哪个不是觉心之所建立?哪怕你认为将来认为我证得了,还是觉心中所建立的。要是不知道是觉心中所建立的,「我证得了。」那都叫流转。甚至于你说「你找不到!」都是觉心建立的。因为你知道是觉心中建立,当下找不到就是路还家处啊,就是当下路还家处啊!所以你要知道原来虚空华都是依空而有相的。

所以「空华若复灭」。就是在这个空灵之中、大觉体中,我们不在空华中解释,就在觉体的空灵上解释的。这空中的这些光影、这些错乱,若是灭时,「虚空本不动」,你才知道那个灵性是不动的,虚空觉体的灵性,大觉心体那根本不动,大觉心体的空明是根本不动。为什么不动?觉得有时,不是跑到哪个有去啊。你觉得有时,那都是觉啊;不是觉到了有中,才有感觉,才有「有」的感觉。事实上4600你知道,因为有,都是觉故,所以你才会有「有」的感觉。你将来在这些感觉中都慢慢能够剖析都是觉体时,觉哪有动故,觉在现有现觉,从来不动。有,那现有、现无从来不动,现有就是如是觉,现无如是觉,觉心也不动。

但是不是在觉体上现,连有无都还不能够明白,所以都是觉,所以根本不动。所以如同虚空也本来不动,那一切万物都在虚空之中生生灭灭,虚空何曾有动?表示一切觉心、一切念头,都在觉体的空灵当下生生灭灭;那你仔细思惟,这个觉体何曾有动?有动就是随生灭叫有动。假如真正觉体有动,那你在灭后应该叫断灭。你为什么会知道有灭?觉得有灭觉,那我们不要说这期果报完毕,这期果报完毕我们都还没有这个智慧去明白,人死了以后下一念是什么?你可能不知道,但你可以看到现在念念的生灭啊。你知道这一念灭处,你怎么知道灭?因为你有个灭觉,你有灭的感觉。那灭的感觉是谁起的?不是还是觉吗?

觉心可以现生觉、灭觉,可以在生上面、在灭上面立种种觉,生觉、灭觉;但是觉心从来不被生觉、灭觉之所生灭。假如觉心已经灭了,谁在那边知道生觉、灭觉?所以你在这个上面要是真正如实体会、如,你将来临到这一期果报临了你都不会有恐惧。你才是真正如同波斯匿王体会的,释迦牟尼佛告诉他那句话:此死彼生。因为你看到现在的生灭,你都能够看得到那个觉体的灵明,此死彼生。所以我记得上次讲,这个此死彼生都不是过去我们那种委曲相。「哦,我们这边死了,下面就会有地方生,所以我们不要怕死!」不是这种委曲相。

所以我讲过汉传佛教讲的这一切文字,虽用到世间文字,是要你超越文字相中回头看到觉体的。所以波斯匿王看到「此死彼生」时,他是体会这一念觉体,从来没有生灭。你虽然觉得这一念觉体在此处灭,事实上这一念觉体在彼处又再现,下一念又再现。是看到觉体的,不是那个众生知见:哦,此死彼生,这边死了,下就有生,所以我就不要害怕。没么委曲!那是直下在觉心中的担当,根本直下觉心中的担当。假如不是直下在觉心中的担当,不会排在楞严经的第二卷;那个是直下担当!

所以是谁问?波斯匿问的。大觉心体就随种种感受,现种种光波。但光波现前处,就隐蔽你的觉心嘛,「波斯匿王」;波斯匿现的。所以你告诉那隐蔽觉心处,告诉他根本你得有隐匿处就是你觉体现前处啊,就是你觉体现前处,所以他知道「死彼生」。所以上次也讲波斯匿王的这个他的父亲叫什么?也叫梵授王,梵授。就是入世所有的一切清明的种种作用。所以这里面为什么要讲波斯匿他当机?你就知道他体会的「死彼生」是觉体上的担当,直接担当。既然如此,哪有生觉、灭觉?在生在灭,都不动。

但是因为不动故,众生可以在影相之中、尘相当下,你可以知道有生有灭。因为觉心必定会现前,假如不能现前,那觉没有作用,也不叫觉,所以随时在作用。你为什么会觉得有觉呢?因为随时在作用,他是随时有多快?剎那剎那,那个剎那我们都已经计算不出来了。因为没有这样子剎那剎那变化,你哪有觉?你有一个觉卡一分钟,那就叫木头,能够卡一分钟那叫无觉。不要说太长,不要卡十分钟,卡一年叫脑死。那叫觉吗?所以那一定是剎那剎那变化,觉中从来没有卡住过啊,剎那剎那不卡住啊。你才能够觉得觉心的盎然嘛,那个盎然;所以在这个体上才能够说生机盎然嘛!

所以你在这盎然中你才能真正体会,觉心根本不动,虚空本来不动。你能够体会虚空不动时、觉体不动时,对行者有什么帮助?对行者才能够起成归家最大的心中的支撑。因为我知道原来觉体从来没有流浪,我怎么还流浪认为说我自己堕在烦恼。这一念回头虽然没有办法当下断尽烦恼,这个人已经叫真正具足惭愧。就是观普贤菩萨行法经讲的,你真正明白心意识谁作、谁受时,在烦恼中都知道谁在受。虽然还没有当下能够断掉烦恼,但是这个人已经叫真惭愧、真忏悔、真精进。那就完全不一样的作用,作用就会不同。

所以不懂得道理你说惭悔,你拜在佛前,可能拜十声、二十声都不见得有用。什么时候有用你知道吗?突然有一天拜,知道原来我拜佛的目的、惭愧的目的,是念念知道大觉心体嘛。我怎么还在大觉心体之中,不断流浪在感受之中;然后现在又被这种感受,这种流浪的痛苦,还在这边不断的有那哀怨的心,这种悲惨的心在佛前在忏呢?那一念惭悔,那你再拜那个才叫真拜忏,真正拜忏。那是入心中的微细,纤细处。所以忏字有一个心、有一个纤字旁的一边,入心中的纤细处。在每一个念头的当下,每一个念头的起成处,你都能够看到心中的建立;所以叫悔。建立每一个念头,那个建立的心中,那是真悔,那才是真忏悔。

我们先讲到这里。大众请合掌: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弟子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