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学习
“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圆觉经》
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设计,为更有效传播
INEWS / 经文学习
《圆觉经》080讲(字幕版)| 自然法师
来源: | 作者:自然法师 | 发布时间: 2020-11-22 | 2379 次浏览 | 分享到:

随堂教材: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

随堂教材:

觉圆明故,显心清净,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眼识清净,识清净故,闻尘清净,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识清净故,觉尘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善男子!根清净故,色尘清净,色清净故,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復如是。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地清净故,水大清净,火大、风大亦復如是。善男子!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彼清净故,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净,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自然法师 于二○一四年十月二十八日宣讲

第八十堂

既然是「显心清净」,那心中你当是在阿赖耶上面去思量,在阿赖耶上面思量。刚刚讲说你不是阿赖耶,你也就不能够真正知道体会什么叫「如来藏」。所以「阿赖耶」三个字好像上次已经跟大家讲过了,者本来就是一切法不生义,他是根本心性之中的大总持义,者是依他而起,「耶」者是必定能够随尽一切因缘达其,叫做「」,者,就是末;能够现尽在最后,就叫做「末世众生达到那个末,每句话的末,语末

那仔细思惟阿赖耶三个字的解释,就是如来藏的影子、光影在其间,只是在入世的时候,你会看到阿赖耶的种种作用。所以讲到的净分、染分又不是告诉你说他真的在一体之上,真的这样子判成这样二分,而是净分、染分就是在性德之上,你知道的所有的一切,的总持相中的净分、染分;必定能够持如是染的,那就是净分,能持如是染;所以在净分之中他必定能够随缘的,就是染分。

为什么能随缘?这不是已经常在,大家常在沟通,能随缘的就譬如是「遍」;能随缘的表示什么?他从来不堕在种种缘起,才叫做「随缘;不会堕在种种缘中的势力,才能够叫做「随缘」;所以能随缘的叫做「净。既然能随缘的叫净分,所以现起随缘处,那不就是净分中所现起的嘛!现起随缘处的时候就是什么?成立一切缘起的种种作用时,那是「染分」,那就是染分。但是你在染分当下,个不是你净分所显的,所以染净其实在阿赖耶也不是这样子刻意去分别的

只是要讲到阿赖耶的「作用」时,你不能不清楚分别,你不能不在染净二分之中你明明白白,而且你不但要明明白白,而且不能混。因为你不能混故,所以你才能知道二者的关系其实就是一体。因为你知道一体故, 所以你才能一体之中,分明显示二者之中的种种差异。你为什么能够知道种种差异?是在一体之中的同中,你才能够知异的,异是根本不知道异的,异怎么知异?所以当你真正知道异时,你真正能知道异时,同样这句话不就是你知道同?就是知道同处嘛!所以心里明白那些异处,知道种种分处,那事实上你就是在审视阿赖耶。

当你能够清楚阿赖耶作用时,那就是如来藏,他的德相的总名就是如来藏,他就是如来藏。所以他在染分之中,就类似我们常讲的烦恼、尘劳根身器界,好像这个染分。那要是刚刚都知道,都已经灭影像了,烦恼、尘劳虽然名字还在,不过都是影像而已,不过都是影像而已啊!生都在影像之中,不能在这个影像现前处,念念之间还归觉体,就念念之间不能在这个觉体上参究,那烦恼才能够所有一切烦恼的造作。就类似镜子现黑时,现黑不是影像而已嘛!你不认镜性时,黑才能起种种幻力,幻想造作起幻觉,他不但起幻觉,还会兴起种种幻中的势力。在幻中的势力里面还在为你重新组合世界,他可以到如是可怕!不但能够组合世界,还能够组合你的根身,重新为你排列你的根身的作用,所以就有如是可怕

事实上你真正知道那个染分时,你能够知道那个根身器、界所有尘劳,都是从他能染的心—那个阿赖耶中所布列时,你当然能够体会那阿赖耶为什么能染,你就能体会那个净分,所以那个净分是什么?就是根本的本觉心源。古德说阿赖耶的净分就是本觉心源,他是离念的清净,根本就是离念的清净,是本觉的心源。所以在这本觉之中,能够现出种种始觉,那才是竟觉。本觉之中能够现出种种始觉处,那就是如来藏处,那最毕竟处,最究竟处。

所以今天讲的觉圆明故显心清净。「显心清净」就是你直下能够担当一切根身器界所有一切烦恼尘劳,过去所有的一切,一切万法陈列处、现前处。但是虽然在一切相中,一切中,你都立心,立种种心但这种种心你都已经影像都灭,都在圆觉体上担当,都知道是一个「觉圆明故」的显发所以当然会在这一切相中,当下清净不是刻意还要造作令其清净,是当下清净。

你完全都知道是一个镜体明的镜照的显发,那一切千变万化你都知道是清净啊!那种清净处是不会断灭一切作用的,所以那种清净处担当一切千变万化,能立种种色的名字的所以他可以安立种种心的名字,就如同镜子安立种种色的名字但是安立种种心的名字的时候,那心都是什么?都是一个清净心觉圆明故显发的。所以你在一个清净心中,你看到一切心中的清净。在一切心中的清净中,你才能体会那一心的清净,那叫做「显心清净」;那是真正的「显心清净」。

所以这也不是在文字上面不断只是在推敲而已。在这文字上面,这个道理是行者直下你就知道,你将来下手时,在任何根尘上面下手参究时,你心中能够不起疑惑。为什么叫不起疑惑?假如你还在这边觉得根尘之中、尘劳之中,有什么搅,你只会惭愧还没照到这个觉体!你不会还像一般的凡夫,或一般的外道,还是着这些烦恼,在上面不断的跟他起对抗。你连跟他起对抗那个心你都惭愧:弟子如何还在妄念之中,在兴起妄想对抗,将来势必还受他势力流转,起惭愧!所以你那个对抗都要惭愧,你有那个对抗的心,就有对待,在意识就有那个「对」。既然有那个对,「对」若是没有尽,「垢」就没有除。因为上面的文字就跟你讲说,「垢尽对除」,对不对?「垢尽对除」。

「对」若是没有尽时,那反过来讲 对若是没有尽时垢就没有除尽。你要知道总的道理,所以行者下手时,你所一切用完全不一样,这完全就不一样。所以能够「显心清净」,所以这个清净就是在这个阿赖耶中体会,那如来藏。

因为「心清净故,见尘清净」。刚刚讲的「显心清净」,是整体知道阿赖耶如来藏的作用。在如来藏中就是根本毕竟的大圆觉体—「觉圆明处」。但作用现出,你说觉圆明不能不显出圆明啊!你一定要显出种种作用,才能叫圆明啊!所以圆明起处就是「阿赖耶」,那是心王,那是一切万法的源头,所以他就能够知道那个体中的清净。既然体中的清净一切法都能彰显,所以他下面就是「见尘清净」,显心清净故,见尘清净。

那这个「见尘」是在里说见尘,刚刚说体,现在就是说相。为什么说是相?这个「见尘」就不是在我们现在众生所执着肉眼中的见,是法眼明见,完全法眼明见。因为都跟你讲到「显心清净,觉圆明故,那都是法眼。所以金刚经才有说,我每次讲到经典都会冒汗,因为经文都背不好!世尊问须菩提,如来有佛眼否?问他如来有法眼否?如来有慧眼否?如来有天眼否?如来有肉眼否?这段经文大家应该都知道嘛!这意思是大觉心体,那如来,既然是如来有,那如来藏中就有,就是你根本觉体中就有,「有佛眼否?」

只是众生在根本觉体之中,现出种种法眼的清明现见处,你都堕在最末梢的质量上面去流转,那是「肉眼,那是「肉眼」;那任何质量现前的执着中,个不是你入世本来净用,是「天眼」;你入世的净用,个不是性德的智慧的开显,是「慧眼」;个智慧的开显,不是你大觉心体本来能够法一切的,法性之中本来的妙德妙性,是「法眼」;同此四眼,就是「佛眼」。

那众生只堕在肉眼之中,不认如是前面四眼,所以你也看不到如来,你也体会不到如来,你永远见不到如来!今天既然已经在体中你都清楚了,那当然能够什么?见尘就是法眼。法眼现见时,于见于尘,见就是尘,尘就是见;你不敢立任何种种法性的名字吗?只单跟你说见,搞不好你还不知道这个见性之中的圆满,所以见中一定是尘嘛!他没有单一见见,没有一个单一的见可以立,可以见,可以立,在尘中就是见。就好像镜照在?镜色就是。你现在肉眼现见,在里看?色相上是。你说我什么都看不到,我有见,胡扯!你什么都看不到,你怎么知道是见?你虽然说楞严经讲,看不到不是还有见吗?那不就看到了吗?那你看不到不是还是尘吗?不是还一个看不到的色吗?那不是我胡扯,不是我在搅,是你在搅

所以都是,见尘之处不就是你的见,根本的见精明明处嘛!所以你才能清楚那个「见尘清净」,表示一步一步,刚刚开始一步一步回头,披回头;现在要一步一步,从智慧之中念念流出。能够念念回头,然后能念念流出,这是普眼章的境界,这才是普眼章的境界。这才是圆觉经中,最初三位菩萨能把这个性体、性相、性用,讲圆满处,最圆满处。现在讲到这个,突然才想到我们才讲到普眼!感觉好像还很遥远。

所以那叫「见尘清净」。你要在见尘清净时,你才能清楚那个「见」,才能知道那个法眼现见那个见,因为你明白那个见,才能知道什么叫法眼,才能知道什么叫法眼。所以在法眼上,「见清净故,眼根清净」,那个眼根。你说:在法眼何必立根?在法眼之中立一切根,但当然用眼来表,事实上能够摄一切六根、六尘,眼根清净;所以在眼根清净就是什么?就是用净,用中的清净,才能立种种根了。前面见尘你都知道是根本的相,就是的法,就是的法性,就是性用现前处。那用出来的时候,既然说根时,那根就是念念之间,就起种种作用处,就能庄严种种根身器界处。

但这个根也不是在肉质肉眼上面所说的根,这个根也是在你根本心中明觉体上面,在随缘入到世间之中,能够起种种作用时,那个心中的灵明的心中的灵知,所以那只能在胜上说,你不能堕在浮尘上面想,你只能在胜上说,就是念念之间约心体上面去体会,根本中去体会,叫「眼根清净」。

所以你立一切根处,刚刚讲说你知道见都看到尘,那你立一切根处呢?就表示你所有的一切,你用到世间所有的一切器用器界我说的器用是心中智慧的器用,还不是器界的器用。心中智慧的器用中,那已经是立种种根中的清净,所以他才能担当走入世间, 他才能担当回入娑婆,才能担当回入娑婆。

为什么清净?是一体圆明所以清净; 为什么清净?因为一体圆明故,所以一切作用不失故,清净;那为什么清净?虽然作用不失,但是一体圆明,所以不在一切作用上面,妄立作用故,清净。所以那种清净,用的文字怎么样这么反覆来说,就是告诉你,那个心中你不能说有不能说无;你刻意说有刻意说无,那都落在什么?都落在将来的流转闇障中。

大觉心体毕竟随缘的时候,他就能够成就一切种种的性德,所以讲到「恒沙性德」,在华严经中叫「性起妙德」,是吧!好像怎么老是背不住!性起妙德就是你的性德,他能够起种种性德,可是在这个性德之中,你是真正堕在种种作相上?不是;为什么?我已经了解就是觉体,一个行者已然知道就是觉体嘛!虽然未证,但是这个道理已然清楚了。我怎么还在上面,还在流转呢!

假如这个道理你要是还不清楚的话,那平常可能,平常的日常生活中,你就会常常起种种困惑,这必然的。你在看到一切种种光影或是种种世间的种种幻时,你都老是着我有见。不但说我有见你还就承认前面就是有如是尘相,所以你说见时,就是承认前面如是尘相。你着前面如是尘相,你就一直抓着我真的如是见,我真的就如是感觉啊!你就会这样不断这样反覆抓着

假如你能够真正知道,原来这一切感觉都是什么?都是大觉心体入世的根中的清净呢?你不是没有这种感觉,你一切感觉现前处,你都会知道原来都是清净。所以任何感觉现前处,不会势力,起尘劳,障碍于你。因为不会起故,所以你才能够体会任何感觉的种种差别。因为你能够体会任何感觉种种差别故,所以你才能为一切堕在感之中的业感众生,为他讲尽一切感觉中的虚妄。不但能够讲尽一切感觉中的虚妄,你还可以讲尽一切感觉中的缘起。

你为什么能说?因为你能够见到这些感觉。你为什么能见?因为你根本不堕在些感觉中。假如说你只是说感觉都没了,见根清净,感觉都没了,那别人说:「请问法师我突然碰到一个困境,看到什么幻相,请你帮我解释,怎么解决?」「我不知道,我根本没感觉,我怎么知道!你现在告诉我什么,我都感觉,我不能感觉你!」那要法师干法师救不了人!他不是没感觉,那是能够清楚一切感觉。那明明白白一切感觉,一切成就,一切作用。

但是因为根清净故,所以你不堕在上面流转。所以常常讲喻,一个善人,虽然他知道他是至善,不会堕在有为的那种作用里面,妄想自己有所得那种善行(得到的得,不是道德的德),不会有所得,所以他自然谦和谦卑。他不知道什么是善?不知道什么是恶吗?你虽然跟他讲你是善人!嗳,无所谓善!你说无所谓善,你不知道善恶,我比你清楚,我告诉你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他可以为一切众生讲尽一切善恶法;但他居然讲尽时,他居然心中就如是谦和,不会有所得。世间的用心、善心都是如此,那这中间一点造作都没有;何况是出世间心中的智慧,那种灵明,那种清明,慢慢慢慢你就能够如是体会。所以眼根清净。

根清净故,眼识清净」。所以这个时候叫做眼识,从眼识以下就讲到,从此以后就在心中能够起的一切法清净。所以前面是体相用知道清净了,下面就是一切法清净。所以眼识现前处就是一切法处,一切法清净,那一切法清净,你可能刚刚刚好讲到那个譬喻,不然大家还不知道怎么清净。就是一切清楚啊!明明白白啊!还受他的势力吗?没有啊!所以你才能跟任何众生讲尽一切尘劳、烦恼啊。

所以诸佛才能够说我在一念之间,能够知道一切种种众生的种种心中的变化;那从来没有念,就在一念之中能够担当一切变化 因为没有念,所以能够担当过去种种众生流转的尘劳;见黑之时,祂甚至都能知道,什么众生见如是黑起善念,或者是恶念;什么不同业感众生,看如是黑起什么是善念,什么是恶念;或有的众生看如是黑,他会变成他将来什么样的根身器界;清清楚楚啊!

但是过去呢?过去我们只要有一念,你都会觉得随他去流转, 随他去堕。你在一念之,你觉得什么是黑,你还不要想到什么众生呢,你就已经堕在黑中了你不但不知道黑,你反而被黑束缚,何况你还能知道众生如何觉得黑?!你连众生如何觉得黑都不知道,何况你还能帮他分辨,你将来在黑中,能够为你成就什么样的器界!假如你都不能分别,那怎么叫做大智呢?那你怎么能叫做大圆满觉呢?你不知道将来你在这个识清净时,你是能担当一切识的。

所以古德才会跟你讲说,一法不增、一法不减,甚至一法不增、一法不减,甚至还什么?还像世间人讲的,「旁观者清」。一切法世间,一切业力,不管善业、恶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但善业恶业清清楚楚,中间缘起都清楚,那叫「识清净」,那叫识清净。这就要讲到一些譬喻了,或许大家都有过,所以大家不用怀疑。有的时候我们心清净的时候,你听到、看到一些幻相,过去你看到这些相时,或许你自己很在意的某一些相,你看到时就会起瞋心不然的话在那些相中,你会起欢喜心;反正他就会牵动你心中的造作。

可是有时候心祥和时,再大的恶业,就是家再来触恼你、骂你,你过去很在意的那些,你居然都觉得无所谓。你不清楚他骂你啊清清楚楚你那时候不知道他骂你很清楚!我甚至可以背出来他骂我什么,但你怎么没有关系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今天心里特别好!

有的时候你心清净的时候,看到过去会让你激动非常发狂的那种欢喜,居然觉得很淡泊。你说不知道那种境界吗?过去那境界不清楚吗?非常清楚,比以前更清楚;为什么比以前更清楚,以前境界现前处,你已经融在其中了,你已经被他动了,牵动在其中,你只能随他的势力!将来现前处,你居然能够感受到那种就算是欢乐,你都能分析出来:喔,他是这样的变化,这样的过程;我过去的心思是这样随他在波动,欸,你都知道。

众生都有,早就有这种灵光乍现,只是你自己不留意而已。都有,这个一定都有吧!这个一定都有吧!不然下次你一定会踫到,别人骂你居然不用烦恼了。不用再说:我到底要不要理他,误会了!那根本心中清净时,那种只是一时的清净,你居然那句话「要不要理他?」都多余!你就放下,就是如此因为众生流转在红尘之中的作用都是如此,何况「识心清净」你会不知道!那是真是如此,那就是如此。所以眼识清净,就讲到识清净。

识清净故,闻尘清净」。所以一步一步就带入到一切法中的种种陈列,一步一步告诉你,他如何走世间的种种心中智慧的用,智慧的用,所以闻尘清净。刚刚讲到见尘,现在讲到闻尘。那闻尘是什么?还是入世间的法眼, 还是入世间的所有这些法性所以叫做「闻尘清净」。只是为什么要在这边,即然都是入世间的法眼,都是入世间的法性。那为什么要说闻尘呢?就变化,告诉你法性之中,他也不是一名一相的,变化种种作用。

但是你就在闻中或者在见中变化处,在见、的变化处,你还能体会一体的根本的恒常吗? 你能明白一体的恒常,你当然能够担当所有的一切随缘安种种名目的变化,那才是在法中的称量,法中的担当,名目中的变化,所以叫「闻尘清净」。所以你不知道是闻吗?虽然是一体,将来你证得这一体时,六根都能够清净互用,这是楞严经讲的,我们没这种境界,但都有那个互用。

事实上为什么你知道他能互用?虽然没那种境界,你却心中能够体会这句话如实、真实?因为那是一心的觉体, 就在一心上面的觉体安立名目既然在一心上觉体的安立名目,那在一心安立的名目之中,我当然也可以互相互为一心。所以那就不是怪力了,你要不是行者,你就根本不在文字之中虽然未证,你也解释不出来。那不是说未证,你就一定解释不出来。那未证都要解释不出来的话,你就太低估你的觉,太低估众生的佛性!

假如真的解释不出来,诸佛如何说「理须顿悟」呢?假如真的显示不出来,那世间的所有的一切人,最恶人在恶行中流转时,只要一念忏悔, 这一念忏悔时,他前面一念还是造恶,但是后面一念突然因缘让他忏悔时,从此以后他能忆及过去所有的种种恶,他马上心中就能够体会世间所有善人的种种善。虽然没有行持过,虽然那善不是他的,他不能体会吗?他不能体会吗?假如不能这样体会根本就没有转寰的余地,那就不叫做觉

绝对不是看到这些说,诸佛就是妄语,怎么可能知道!所以这部经就是伪经,你绝对不是这样子去评论。老是抓着世间的感受,拿着昧的心态,因为心都不发,怎么可能体会嘛?!你发了个行者的心,因地不同,你再来体会看看。这种发心叫什么你知道吗叫科学。不然从来不科学啊!你不在学问上科究啊!怎么叫科学?你一不科学的心,在那边妄,那才是…,世间,你看,尤其是佛教门中,那是打着佛门的旗帜,败坏佛门。装成佛门的善知识,其实他都在起,华严经中讲的散善波浪(散就是散去的散,解散的散,善就是善良的善),散善波浪,总是在觉海之中扬起散善波浪,所以那种可怕!

所以我们法师们更要发大心,在上要念念之间不断的思惟,将来到处弘法,你就可以让那些在家狂徒,或者是释门被那些流转的那些人,让他们都能回头,都能够回头。

所以「识清净故,闻尘清净」。「闻清净故,耳根清净」。这里就不必再多加解释。那只是要你知道,在眼中是这样子见,法中你能看到法中多半都是在里做比喻的,眼耳之中,虽然他是六根,多半都以眼耳、声色,声二字上说众生的流转既然流转在色声二字上,是在眼根、耳根上面的,你要举到眼根耳根,你当然会知道他一定摄(及意根,那不必在提意根了。大部份都在色声二字上,那个色声二字上

为什么要在色声、耳根眼根上面说?因为眼睛你在心中感觉有所见,不要讲眼睛有所见,心中你就是感觉到有种感觉中你能够看到,能够真正有一个状在心中明明朗朗,那就是见!耳根就是在如是见中,能够兴起种种的这种观察,种种的慧,觉慧,所以那叫做「达闻」。你不但在上面能够观察,能够在任何感受中,我说的慧不见得一定是出世间的慧,你只是在世间法中能够感觉到,譬如喜,你就能感觉到那个喜的浓厚, 喜的那种作用,那也是慧。

这为什么会说他是慧?因为在佛性上回答还是慧,还是智慧的慧。所以你就能够自然通达,所以在这个慧中,所见之中,在心目所见当下,你就好像自然而然在心中就能传想,就能够起传想,传想之中就能起种种达闻。那种闻中种种韵律,入韵律里面够幻成世间,起世间。世间能够再组合所有的过去心底的业感的组合,再组合一些业感,然后世间,再成为世间之中所有的一切见闻。都是不断从心中的攀缘的执受去变化世间,再从世间之中,再来返回你所有的见闻。就如是这样一出一回,形成刚强。你就会变成以为真实,真的有那身啊,真的有如是见啊,就建立总总刚强!

那已经都知道原来都是业力所感,那当然是从心中所攀缘的业力所起的世间,器世间啊。假如不是业力所感,怎么六道差别呢?就业力故才有六道,才有六道差别。纵然在人间,你活在人间,但你不事人间的该有的品德,不事(就是从事的事事项的事),不事人间应该有的品德所以你渐渐在人间中,虽然身体还在人间,可是你的意识已经都到鬼道了,你看到的都是鬼道的那种虚妄,都已经现前了。

人跟鬼是殊途,鬼絶对不会来,你放心他也来不了;他不是他的境界他怎么来了!你现在想要说我要去天上,你去的了吗?对不对!鬼都有办法来,那人比鬼的福德大,你就有办法去。你去天上啊,你能去的了吗?纵然畜生跟我们同活在同一个世间,你能摸得到他,畜生永远感觉的世界,就是畜生的世界。那意思上是不同的,他不会看到人间的世界,他永远看不到的;为什么?「殊途」,那个叫殊途。所以鬼也不会来的,所以鬼也不来,你也不去;但是业力故,使你生在人间居然看到的都是鬼境界。

有的人是善业故,所以还在世间看的都是天上的威德。业力如此,业力使然,业力都在人间之中都在为你变化啦!那人间你就可以看到就在善恶二业中,一般我们叫平常众生,我们就不谈了。在善恶二业中,你就能够提到,你感觉到人间,虽然我们讲执着我是人啊,有人间的世界;居然在善恶二业中,你就感觉到这个的虚妄,不是我们一般人所见的啊!那我就会怀疑那我一般人到的是什么?就一般业力嘛!不都是一般业力吗?所以才能够始知都是业力呈现啊!就在业力呈现的所有一切见闻之中,他还归你如是业的见闻。所以你抓着如是业的见闻,你还真以为真有如是见真有如是闻 真有如是世间真有如是根身,就是这様刚强流转,就是刚强流转。

所以在色声二字上面,在眼耳二根上面,他就能够主宰,他就真正主宰一个众生的业运,主宰业运,他能够牵动世界,牵动缘起所以下面的鼻舌身,那意当然都在其中,鼻舌身就随之而变,随他随眼耳起舞。所以古人讲一个人有智慧时,也是用到眼耳二字而已,耳聪目,都用眼耳二字!对不对!他不会跟你讲鼻通,没有意思,鼻通,他点了那个鼻滤清,鼻通。鼻通,不代表他有智慧。鼻通、舌快那是长舌婆,那可能骂人,对不对?不是鼻通舌快代表智慧,只有耳聪目,就讲耳聪目,所以他能够牵动诸根,他一定牵动诸根。

所以才在觉心圆明处,讲到眼耳意识,只有眼耳的意识所以只提眼耳。他后面就跟你讲,「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所以你所有一切体会世间的道理,一切世间的所有一切感受都清净,这个「识清净故」,所以叫「觉尘清净」。因为眼耳清净了,觉尘就清净。就在你能觉所觉之中,在法性之中,为什么要说能觉所觉?因为法性清净处就能觉所觉。在一切觉中都清净,叫能觉所觉清净,那能觉所觉就是讲到一切觉。那一切觉在哪里讲的一切觉,就在现前根中现用讲的一切觉清净。

那个清净,上面已经讲了,什么叫清净?法法现,一法不失。但是呢,你还要知道,法法无住。你为什么知道他无住?你根本就知道一体圆明,这叫清净,那完全清净。随你说时,在一切相中说远(3345说二,没有过咎,但是智者心中,永远都是住在一个心体之中的智慧;他都为你道来,都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叫清净。这是虽然未证,但是在道理上,我相信大家法师都能体会出来,心中就是有如是的担当, 就是有如是的作用。

所以就讲到「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清净」。(亦复如是」。没有翻过来,所以不能怪我!)善男子根清净故色尘清净。刚刚讲的是根,现在讲到是尘。色清净故,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复如是。所以之前讲根时,我已经把尘中也是带进去讲了,所以根中作用已经知道清净,那当然能够摄一切尘中的作用清净。那为什么经中还要为你安诸种种尘中的作用清净?他是告诉你,一切大觉体中如是陈列时,如是回入娑婆时,那步步的排列清净,就是根本清净。

所以在步步排列里面,你才能够知道那些名相,你能担当这些名相时,你在看这些名相时,就如同早上讲的,大般若经中讲的,菩萨闻如是法如是名,我把文字换过来,菩萨闻如是名如是法相,心中不恐、不惊、不惧,那个叫做清净。你不会再觉得那一定是大家讲处就是流转,那叫清净,那个叫做「无垢」,那个叫做「净名」。那个净名念念之间你看到都是尘相的安陈列,尘中的陈列(耳东陈),陈列,陈列处。但是你还是过去尘相中陈列的种种流转?不是,他根本没有任何心中在尘质的累聚,所以叫「无垢」。但你不知道性中,他必定能够入尘的种种的性用名相清楚,叫做「无垢称」

所以你看到他的法相在那里?念念在俗,他的法相念念在俗,但是他的智用呢?是法法归真所以维摩诘示现在家,不受家法;这性上说的,都在性上说的。他不是在众生的妄想中见的,不是在妄想中分别的。甚至有人修行,还刻意跟你讲说,在家都可以修。维摩诘菩萨你看在家,维摩诘跟声闻人讲,在家跟声闻人讲法的,你还有一个「在家」两个字,你知道吗!

经文告诉你讲说,「虽现在家,不受家法」。你说那不是经文也讲说,虽现在家?示现在家,不受家法?经文没有办法,是要跟我们这些末法众生在说的,用文字,你怎么能够体会?你怎么能体会?所以用尽文字,你不但是用尽文字,末法众生意识才能够起思惟,才能够开始起行体会。那将来能够体会处,你才会知道,那一切文字之中,没有多一个字也没少一个字因为你将来能体会时,证得这一念心性,心中清净时,你看到一切名字,一切文字,在家出家,心都不会随着在家出家,心里面还真正潜在意识妄有分别,这叫「无垢」,这叫「净名」,清净的名字!

所以你怎么会还有在家呢?怎么还有在家人跟出家人说法呢?这都是垢,这都是心中,不管是你在名相中是不是在搅遶,直下看到仁者,原来心中还有如是卑劣的意识!你还在坚固自己,我就锁在家,我就打死不出家,什么向道?我是向道,我只是向上向道,那个心底深处打死不出家;不但不出家,还贡高呢,我还想教出家人,那种贡高!那不是卑劣是什么?因为卑劣到你跟本不知道有很多觉照是你本不入那个门,你根本不种下那个种子,你不现那个相,种子不能成就;种子不能成就,你的觉心根本不能开显,这个应该都知道吧!觉心就是如此嘛。因为既然讲尽觉法觉心,你就能清楚觉心就是如是。

所以剃头染衣是现,现是为立了心志,心志是结此向道的心种。心种若发,念念之间才开始归家,才能够启发觉照!所以过去讲尽很多譬喻,你打死不入兵营,你不当阿兵哥的人,你就算一天到晚拿一个假枪,军营门外跟着出操,人家都不会觉得你是阿兵哥,何以故?心未发故!你也背一个枪在那门口当卫兵,小心人家把你起来,你卫兵?就是还没把你并掉, 把你并掉,还把你关起来,叫卫兵;还把你住, 叫卫兵。

所以这里就能够知道,他那个入尘中那名字的担当,那根本在一切性相的担当。既然在名字中的担当,那经文当然就是为一切行者,起种种方便, 种种行者当下能够反证, 反过来证,反证自己心是不是还在任何名相,任何名字排列处,你还是不断的堕在过去的搅中,你还能直下去体会那个觉心的作用吗? 你能体会觉心作用,一切名字那你自然就会觉得那个清净,那个清净之中是净用全 净用全。所以「香、味、触、法,亦复如是」。

上面讲到,前面的一切法,从根从尘代表一切法。所以下面讲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从下面开始讲到四大,因为是觉明四大,他才能够起诸尘,起种种尘。刚刚讲起那个尘就是变成过去流转时,就变成种种六根当中的作用。今天你要是在觉体上,其实你看到其实就是什么?觉心入世的,就是根本的法眼清明的那种根性。

众生流转时,是从四大起开始流转。但四大怎么起?四大是觉心必定能够入一切世间,法眼所现见开始起的。所以今天你真正证到觉心圆明处,是要从根中,从胜义根中开始这样子为你陈列的,四大起的。你法眼之中必定能够随缘现见,从现见之中才能传想;才又传想之中才能横生种种气质,所以那是鼻根才能横生种种气质时,他才能入种种味法中才能入味才能入味之中现种种法中的行仪,那是身然后起成种种法中道理的意识就眼、耳、鼻、舌、身、意,最初的法眼。

只是众生在这个法眼里面,你闇昧了,从此以后着肉质上的根,着那个以为是根,你以为这个舌根。所以楞严经讲的,好像什么?耳朵如同葡萄朵,不是葡萄朵,忘记了。最不会背经了,这要惭愧了。我已经讲了好几次,搞不好就是这几次惭愧,将来突然发现都背下来,心生惭愧!

所以你就着根尘中的作用,所以你这个耳根听超不出声,舌根你怎么样你超不出现在所接触的味,你超不出那个味!你所接触尘中那种捉持那种味,那种攀缘,那种可怜那种味道。但你不知道能够入那味的是什么?你心中本来能够入一切法味的根本,那个根,酸甜苦辣都是你心中本来就能够啖如是味,本来就能够明白如是味的味根、舌根!可是你抓着肉质上的舌根,你着现在的作用,所以你只能永远超不出你现在现前的业感,就在这个上面体会,感觉有味而已!这个甚至于感觉那个有触,永远超不出你现在业感世界就如同孙子永远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那我们是根本业力的众生, 跳不出那个业力的手掌心,业力的手掌心。你怎么翻搅都在那个业力之中,不断就在那边搅,在那边起种种思惟。

所以现在从觉心上来讲,回头再去入种种四大。所以「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这是因为根本法身中的六尘清净故,所以地大清净。所以在法性之中是真正能入如是尘,所以你才感那种坚实,所以叫「地大淸净」。因为有坚实,你才觉得地大;坚实性,才有那个坚实性(坚固的坚,实在的实),坚实性,所以觉得地大清净。

地清净故,水大清净」。因为那种坚实感中清净故、明白故,你才知道觉心,他一定能随一切感觉开始流润。开始流润,流润为水,水大清净。你性中就有如是的性用,世间才能显出如是的器用,才能够显出如是的器用。但众生若是堕在器用之中,当然只是随着业感流转。就在这个流润当下,因为流润故,所以法法,清清楚楚,「火大清净」,心中大明,清清楚楚,火大清净。就在法法之中,于是乎你就能够随缘?你就能够随缘动,随缘能够兴起。不但只是随他鼓动,你甚至还能够什么?还能够成就一切世间,一切法中的风气;起风气!那这个风气是什么?就是规律,这个风气就是种种行仪,行为跟仪轨了;所以起风气。

过去是你心性之中本来能够入世间的四大,可是大家忘记这个四大时,这个四大感受业力之中所成就的世界,着世界的四大。世界的外四大当然没有离开这内四大,内四大若是没有四大,哪四大!所以因为有内四大故,所以一切世间之中就有地性的坚实,就有水中的流润,就有火中的。暖就是熟,越来越熟,清清楚楚;。就如世间的所有的这一切,风中让你清凉, 清凉当下能够入一切法的心中的清净跟行为,风气。

你忘记内四大显出这个外四大时,你就个现为四大,从此以后,你在这个四大之中又受他流转。然后又藉着这个四大流转之中,在那边再组织六根六尘, 再组织那个四大之中业感这四大的六根六尘;然后在六根六尘上造尽种种妄业,所以四大又随着你的妄业,不断的变现。但是不断的在末梢如何为你变现时,你都没有离开过你的根本觉明体中的清明四大。这边只是讲到清明四大,楞严经讲到七大, 讲到七大。那是你觉体的根本清明四大。所以火大、风大,亦复如是。这是说四大,说四大境。

善男子,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这个就不用解释了。这个大家去查字典,也不用查了,这个大家都知道的。 二十五有,大家应该都知道,对不对?二十五有就是四、四趣、四、四空天、再加上净居,还有六欲,想天、净居天、六欲,还有梵王天;想、净居、梵王六欲天,这就是「二十五有」。为什么是这样子说呢?看佛教辞典,麻烦查一下佛教辞典。名相之就不多做解释。但这就告诉你,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这就告诉你「器界清净」,入到世间的器界清净。

那下面告诉你,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净,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是出世间法清净。他不但能够成就一切器界,成就器界当下,也是众生开始行持时,懂得那个世间的行持处,叫「出世间诸法清净」。所以要是世间、器世间,若是还不知道如何呈现,那如何还要跟你讲出世间, 世间都不知道怎么呈现,何必说出世间。

大觉体现的世间,就是觉体现的世间。因为是觉体现的世间,因为都在觉显故,所以觉体正现世间时,你似乎就能感觉到他同时就显如何出世间的智慧,就是如此。镜子在现色时,镜色是镜子现,正在现色时,在那个镜色上面,你同时就能感觉到,每一个镜色都具足出离镜色束缚的智慧。你只要知道是镜体,所以叫出世间法清净。

刚好打板了,打引磬了。那个下一周要跟大众师请假,常住请假,这个还是告诉大家我大概有什么事,你们才能够,心里面才能够体谅。因为换季了,我总是要把一些比较暖和的东西拿出来,上个礼拜去,晚上冻的要死;是有棉被都没拿出来,因为每次拿出来一次,我要大扫除一次,我那个寮房只是在换季的时候扫一次。所以这些夏天用的凉被都收回去就要洗啊!还要,棉被拿出来就不要马上就弄脏了,所以这是一件事。那还有就是,大家知道内地有一些法师,他们来了,虽然没有办法陪他们出去,在这里面还要安排一天二天他们吃饭、讲讲话,因为他们礼拜一就要走了。所以下个礼拜真的是比较忙,假如说刚好内地法师也来了,我下个礼拜还上课的话,我是真的那个棉被拿不出来了。对不对?那我就要冻二个礼拜,冻二个礼拜。所以我相信大众法师是这样子悲悯于我的,会怜悯我的。

大众请合掌: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弟子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