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学习
“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圆觉经》
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设计,为更有效传播
INEWS / 经文学习
自然法师答疑:子若忆母 如母忆时(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来源: | 作者:自然法师 | 发布时间: 2021-06-04 | 2567 次浏览 | 分享到:


问: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有一段经文「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作为一个修行人,该怎样「如子忆母」?该用怎样的心态来思忆其母?因为凡夫所忆皆为情想!

请师父慈悲开示。

上自下然法师回复:

好,现在师父回答你的问题。学佛之人呐,首先一定要切记,念念之间呐,去思惟明白「万法唯心」。


既然知道「万法唯心」,众生过去的一切情想,哪个不是根本唯心所现?只不过在唯心所现的情想,众生皆堕在情想之后所有的一切妄想情执。

但是将来回头之时,若是不知道善用现前一切凡夫可以下手的情想之中,念念做归家的方便,一切众生就没有一个可下手之处,可以有一个能回头的方所。


所以情想不是障碍!但是将情想放投于情执,那情想是流转。

若是将情想念念投于根本面目的本来清净庄严,那情想不过就是就路还家而已。


「如母忆子」,就如同大觉心体本来常在,无量劫来从来没有遗弃过我们,但是我们念念之间若是于感觉现前处,感觉现前处就叫子觉,子觉,如子觉之前,你若是念念之间不知道他其实就是你根本清净庄严的母体,这就是「若子逃逝」。


所以一个真正想要了脱生死的人,一个是真正明白大念佛的人,那念念之间,不但要在这句佛号里面如实称念,也要在如实称念之时,念念要与如是佛号相称。

念念相称,自然将来慢慢他就能够思惟思忆,每一个现前的感受,就是子觉现前处,哪一个不是他自己根本本来的清净母体,大觉的母体?念念之间,若是都能够如是思忆,就叫「如子忆母」。


但要「子若忆母」,就在子觉上面,你若是都能够清楚回光你根本觉心的本来面目,那个母体,就这一句念佛,于佛名的称念处,跟现在心性智慧的念念相称之时,这叫「母子历生,不相违远」。


所以讲到「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首先要你知道,先在名字前忆佛念佛。将来忆佛念佛,因为有「忆」字,你将来久了,心纯熟时,那就在每一个念头起处,他都能够起成忆佛念佛的心中的回光,那就如同「子若忆母」。

在哪里忆母?每个感受,子觉现前处,你都要直下担当,子觉的当下、当体,就是你根本大觉母体的庄严。


总有一天,心若熟时,就是「现前当来 必定见佛」。你就会在一切子觉当前,你念念明白大觉的母体。将来证得如是母体时,你就会站在如是大觉母体的庄严,看尽一切子觉的陈列

那种心中的智慧,那种心中的担当。那是行者的智慧跟行者的担当,那你才知道,什么叫做「大势至」三个字。甚至于你才明白什么叫〈大势菩萨念佛圆通章〉。

-上自下然法师2021年随机开示(202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