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学习
“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
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圆觉经》
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设计,为更有效传播
INEWS / 经文学习
空所空灭(自然法师2020年随机开示)
来源: | 作者:自然法师 | 发布时间: 2021-05-14 | 2588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0年5月26日 上自下然法师随机开示 :空所空灭

既然是《楞严经》中的文句,那每一句话,那就绝对不是一般世间人的情想意会。

那也绝对超越任何世间众生的文字架构。

 

那是直下教授行者,教授学人,就在自己的大佛顶上,念念回光,念念当下如实去印证的。

所以印证的东西,他不是哪一些道理、文字上面的潜在意识的沟通。

那是心里一步一步,自己都能够明明白白看到自心现前的,如实的心中的体会。

 

所以你还有总感觉到证体,还有感觉,那就不是《楞严经》之中说的深义,直指的精髓。

 

所以这一段〈观世音菩萨圆通章〉,就是要告诉行者,念念就在闻性之中,在大觉体上、大佛顶上,念念回光,念念如实贯穿。

你能如实贯穿时,刚开始从闻中,有闻有声尘。

 

所以在闻跟所闻当前,都是一般凡夫过去的用度。但要一心,总有一天就在这个闻与所闻之中,你刚开始体会到,能闻的心中的清净。

所以才有最初「入流亡所」的心中的体会,但是在这个上面为什么不说「能」,因为这个「能」还是所闻之中的过去的关系。

 

所以你能够明白「能」时,真的能能够明白能闻处,事实上是能所在过去的势力都最初的消歇时。

你能体会,叫「所入既寂」。动静二相,连谁是动,谁是静?连哪个是能,哪个是所?

在这个相状,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再也不被如是过去凡情的种种假象,由他载浮载沉,叫了然不生。

 

一直再深入增进,然后连现前的闻与所闻,念念之间都能超脱。但是闻与所闻超脱时,你开显的是觉性之中的清明。

所以闻跟所闻之中的名字虽然超脱,但是他能够性中所有的一切功德不失,叫「尽闻不住」。

 

尽闻不住就表示他能够尽闻一切,尽闻不住也是告诉你在尽闻一切当前,他念念不堕。再能够在这个上面,再去精进,再去体会。当下那个「尽闻不住」,就是觉心的最初明明白白的现前处。

连那个明明白白的现前的那个觉心的作用,连觉跟所觉你都会发现,他都是两头不堕。

 

你不是抓着哪个名相之中,或者是过去众生情想之中,说觉说所觉,因为你现在还在说我有感觉证到体。

但有感觉,还是堕在觉跟所觉的过去的造作之中。但是明白如是觉性之时,那个觉中,他是能够圆满一切感觉的。

 

但是圆满一切感觉处,你却是根本不堕在任何觉体上过去那种执受,可能才能够体会到最初的「极圆」。

连根本不堕的那个觉性之中的空灵,连觉性的空跟所空都灭,这有点类似我常讲的虚云老和尚讲的「虚空粉碎了」。

当下连这个空觉都灭,那是一步一步能够体会,心中能证的。

 

什么是空觉?就是你那一念念念之间,你每天都在一切圆满所觉之中,你都根本都不堕在任何觉中的造作上。

但是毕竟还有如是的性德,毕竟还是在如此的心中的过程的渐次里面,那叫「空觉极圆」。

 

将来心熟之时,连这个空觉都打破,那才叫做「生灭即灭,寂灭现前」。

后面的「空所空灭」,那是因为我们毕竟是出家人,每天都在这个上面去思惟觉心的作用。

 

所以虽然还未到,但是能够体会得出来过去古德,过去他们所有的一切经历跟开示,如同虚云老和尚他那个偈子一样。

所以能够在这个上面能够体会得出「空所空灭」应该有的性中的含义跟道理。

但是绝对不是,还是用到一般众生知见,只是在过去我们一直在意根上面躁动的那些体会与文字之中的图谋、图想。

 

所以我要跟你说的是,这些都不是文字,不是道理。你必须每天就在闻性上面,老实把闻性提起来。

总有一天心熟的时候,你就能够入如是圆通章所有的一切文字的渐次。

 

假如还是落在,只是凡夫的一些自己以为体会得了,体会不了的这一些的尘埃之中。你就应该完全要放下,要看得到你现在到底直下了义了没有,直下担当了没有。

我所谓的了义,就是在义理上面直下担当。

 

那个才是行者心中所体会的东西,那个你才能够知道为什么,后人都说是开智慧的《楞严》。

因为这里面,真正用上《楞严经》的,每一个文字之中,都是他现在的发心的行迹啊。

那个都不是只是告诉你文字美不美,道理深不深,意义玄不玄,都不是这一些众生的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