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教材:
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自然法师 于二○一四年十月二十七四日宣讲
第七十五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阿弥陀佛!
再看经文:「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
「善男子」,当然就是跟行者,已立了心中志向的人说,是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就是这众生就在一切起心动念上看。那一切众生其实就是种种的差别,过去的差别面相,业力成就,业力所成就。那现在再说到众生,行者当下在自己心头之中,就在看尽一切众生过去流转的差别业相。那什么叫做一切众生过去流转的差别业相?就是你现在所有的一切差别的起心动念,那都是差别业相。哪一个业相之中,若是过去的所有这些造作、作业,造作的业感甚深,他将来就会成如是业相,成立种种的形态,成立种种的众生相。所以每一个众生心中都具足如是的差别业相。所以你要在众生身上能够去直下体会,行者他就是直接就在自己的六根门头上面,那都是所有一切众生的一切差别业力中,所呈现的一切形态。
所以「众生幻身灭故」,幻身就是过去种种造作,一切现在的在说知、在说身,其实知是以种种形在立的,当然知就是以建立种种心。知是以形在安立的,因为种种形质你才能够立种种知。形是以知在分别的,形以知分。所以念念之间你都知道,这其实都是什么?不管是在形、在知,在身、在心,其实都是什么?都是过去随缘的种种变化,都是在种种幻作之中、变化之中之所建立,之所建立。
觉体,就在这些变化里面,本来是大觉心体,就早上讲过,譬如连镜体他都无形无色的。觉体他本来你不能拿任何形来量他,也不能拿任何色质来量他。可是觉心他却能够随尽一切,现在随缘随着众生种种不同的业感,能够现尽种种差别的行为、形质跟行仪。纵然将来你能成佛时,也是能够在所有一切众生面前,随诸众生心中的好乐,现一切一切众生所喜见身。虽然你是无形的,但是随着众生的种种因缘,随现前缘起的众生的因缘,你都能够现出所喜见身。不但是随现在我们感受到人我对待的众生能够如是现。你仔细思惟,你就在现在还没成佛时,你每一个念头当下,每一个念头的那种质受、形质上面,那哪个不是你觉体随缘现的所喜见身?你心中好乐的那都是随喜,都是随喜啊。不管在喜在怒在哀在乐,不都是随你这业感之中所称谓的好乐之中随喜,能够现前的吗?所以现在堕在业感流浪里面,其实你的觉心都是这样子作用,将来你就证得这念觉心,虽然没叫做成佛,已然证得这念觉心叫做成佛,你一样也是在一切众生相前,在一切真正对待之前,你也能够现一切众生所喜见身,所喜见身。
所以你能够在这个上面体会时,虽然能现尽一切众生所喜见身,但是已然不是过去众生流转的业感,那个叫做「幻身灭」。你不是在形质上面,还拖着那个形质的种种过去业感造作的变化之中,说种种身形的。你将来在觉体中,你能够看到,你能够随一切众生所喜见时所现的一切身,那都是大觉现量而已!在大觉现量之中,就像早上讲的,虽然能够显现出种种身形质态,但你那真的是身形质态吗?那不过都是觉心使然,都是觉心清净的作用。当你知道是觉心清净作用时,你就不会在这边妄立一个幻字,你就不会妄立一个妄字,连妄字都无。为什么妄字都无?你背觉故都是妄,你闇昧于觉体故,那都叫幻,那都已经成幻。
觉在入觉之处,那根本就是觉心的真心的担当,根本你不必再立种种幻字。那众生一念背觉,那就起成种种幻作,那起成幻作。所以那个讲说「幻身灭故」,不是要你真正去灭除形态,灭除种种物相。你要刻意去灭除物相,表示你是直下,就是行者直下还不是在根本心中、在觉体之中的智慧中担当的。因为你不是在智慧中担当,你就真正是认为实有如是物相可灭,所以你才会去灭物相。将来你真正是慢慢、慢慢体会这大觉心体时,你才知道这个物相,你根本不必去灭,因为物相都是随你现在的心中,所现量之中、称量当下,他都在变化中,他都随你在变化。
所以讲到一个恶业的人,他看到一切世间山光水色,都变成他恶业所集结的种种业感世界。一个善业的人,他看到世间也是现在跟大家一样的世间,可是在他眼里看到山光水色,都是启发他心中灵明智慧的种种提携。那都是你觉心所变,你何必去灭?你虽然感觉说那是个物,你虽然在心中体会出那个物态,那个物的形态。你能站在觉心之中能体会那个物态时,你也知道是觉啊。所以说见、说触又何妨?你触也知道是觉,又何妨?过去你要是不知道触是觉时,你还真有以为如是触,那都是差别,那都是分别,那完全都是分别。将来你在大觉心体,你一样能够现种种触,所以那叫乐触。假如说没有这些作用的话,那觉心叫断灭,没有作用,觉不能现觉,那还要做什么觉呢?觉不能起成种种庄严,那还叫什么觉呢?
所以始知祖师讲的,原来世间所有一切凡夫,现在虽然感觉到流浪在生死之中,流浪在六道里面,在人世间之中受尽种种烦恼。将来悟得时,将来真正心中开悟时,你才知道原来根本过去从来不失耶,现前的哪一个境界不是你心中根本清明的庄严?你一法不变,一法不必改,一法也不必灭。过去因为不善用心故,那都是什么?都是烦恼束缚,那都是地狱的铁鍊,地狱的链锁。将来你觉心清明时,你看到世间一切山河大地,哪怕是看到世间种种恶业、黑黑业,那都是觉明智慧的照察,那叫「妙观察」。
所以当你知道黑时,你能够解释一切黑业,你能够解释一切黑时,你还是那个黑吗?不是嘛。镜子照黑时镜子是黑吗?从来不是嘛!镜子现黑时,镜子有黑吗?从来没有嘛!那镜子在从来没有,也从来不是说真正有一个黑中,他不是说真正堕在种种黑知上面,可是他处处能够随缘,深入一切黑中的感觉,深入一切黑中的变化,这是智慧。所以当然证得这念心时,连世间的所有一切造作,哪怕是攘臂瞠目那种恶行恶状,那都是护法。护什么法?那意思就是你根本不失此心,就是护法。那念念之间你站在看到一切法中,就马上当下回光,就是护法;体上当下就是护法。
只是现在可能我们就是在平常的日用,心还是太粗故,还是堕于物感之中,堕于现前的造作之中,执受太深故,所以现在怎么说,你可能心里面都永远分辨不清楚。但是这毕竟是释子的功课,这是释子照见自己本来面目,你当下念念之间你天天要去做的方向。当你每天这样子思惟,每天这样子去参究时,总有一天你会豁然开朗。你再看到一切感受时,不知道感受吗?知道。但是你这个感受,还是过去众生流转在那种刚强执受的感受吗?不是!那这个感受是什么?就是觉心现前处嘛!那就是觉心必定能够随缘的清明处嘛!所以那个「感」字就是我常常讲的,你都知道「咸然是心」,何必去怕一切感?他必定能感,一定能感!
所以讲到同体大悲中,他一定什么?他一定闻声救苦,随缘赴感。你不能赴感,你还叫什么觉呢?一定能够随缘赴感。他随缘赴感中,他一定是闻声救苦。为什么闻声救苦?过去你随缘赴感时,每一个感中,就是执着,就是恶,就是执受。执受就是苦难,就是恶浊,所以苦者叫妄执相。那现在你一样赴感,你一样随缘时,那正在随缘处,你明明就知道这个大觉心体同体相时,还有恶浊吗?还有苦受吗?当然没有嘛。所见都是觉心之中的清明作用嘛。
镜子现黑之时,那现黑处,现的那个黑中的那么清清楚楚,现在黑中的那个势力如是这样子明明白白,能清楚、能明白是因为镜性清楚、镜性明白。你没有镜性,连那个镜色之前的黑色,你都不能够呈现如是明白。这才叫做还,这个是真正住在如是常住心中看一切法,是住在你根本觉心的清明之中照见一切法。所以就不是过去行者在回头时,还捉持现在的业感知见,在忖度将来的心中的涅槃境界是如何如何,你当然思惟不出来。
但毕竟是释门中人,你现在抓持如是的业感之中,你当然思惟不出来;但你必须要相信圣人所留下来的文字,前人所留下来的所有一切他的过去的种种经验。因为你信故,你坚信故,所以念念之间就不会被你现前的业感的声音所闇昧、所闇障,再不受自己心中那种闇障的声音左右;你不但不被这个声音左右,你还能够放下自己心中所起现在的闇昧的声音,那才能叫做「放下我执」。
所以你能相信那些圣人的音声时,圣人所有的一切这些经验、这些导引时、这些教育时,那也是在什么?那也是在一切行者念念之间,懂得如实现在开始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别处。所以连一切法不单只是回头在根尘上作观,连一切法你都能够信佛所制,你能够实佛所制,那都还是现在,你就是妄想现在的你心中自我意识上的造作。你不必再去考虑那合不合时宜;合不合时宜是妄想,你应在合不合时宜上,断此这一句「合不合时宜」,是放下现在的分别。所以有的时候,你在相中你可能还真的感觉到有些东西好像不合时宜;但是你要逞这一念不合时宜处,你会发现你这一念心永远就堕在现前的执受里面,你就不断的在那边翻滚、翻搅造作。所以合不合时宜我都放下,我只能合什么?合诸佛所制,合诸佛所制。
所以这里面就要讲到这些在家或说大乘非佛说,常常有在相上说,有些不管是戒律、律条他合不合时宜。先莫论合不合时宜,在任何佛制当下,你是不是能够把自己心中,觉得合不合时宜这一念妄心能够歇停、能够歇住?从此以后你唯依圣教,心中再也不起任何自己我执的念想,将来在没有念想之中,你再来分辨合不合时宜,你才能真知道合不合时宜,不然现在说合不合都是妄见,全都是妄见。
所以在这个上面,你说那些幻身,在于不管是幻身还是幻心,他当然能灭。但在众生能灭处,就不是现在过去我们凡夫知见,是真有一个形质,真有一个身体,把他灭掉,叫幻身灭。就连现在我们现这个肉体相,这个肉质相,你没有开悟以前,他是业报。你开悟以后哩?就在你这个业报身上面,你看到就是你将来心中大觉,觉明心体之中的意生身,意生身的形态。那意生身跟业报身差别在哪里?哪一个觉心、哪一个法中离开过意生身?大觉心体就托意而显。连释迦世尊拈花微笑,唯有迦叶能知,迦叶就是意根圆通。大觉心体拈花,就是随缘拈来那种开发处,就是意根能知啊。不是说所有的大弟子都不知道,那都是大阿罗汉;那为什么迦叶能知?就当机应缘之中,讲当机的表相就是意根能知。而且你能够在意根之中,你念念之间不再受过去的我执、我想之中的束缚,那叫苦行(ㄏㄥˋ)啊,那叫苦行,那是真苦行。所以哪一法起处不是意根圆通的?不是意根所呈现的?他所以都是意生身。
可是意生身处,我们就堕在意念当前所有的妄见、种种妄想当下,在所有相状之中,马上堕在种种的造作上面,叫业报;那都是业报。你说只是现前造作吗?当然现前造作一定过去有如是习气,你才不断在这上面染造;那都叫业报。那你能够在现在的所有一切业报,一切感受都叫业报,可是在这个业报当下,你不必去找什么是业报,你不必去断什么叫业报;你当下在这么样浓厚的业报里面,你体会那就是根本意根的圆通,那叫还业报身入你的意生身;眼睛见色、耳朵闻声都是意生身。只是有的时候在你智慧未明,你虽然知道意生身,不是真正好像随愿能投往,只还未如此而已啊。但是你将来会慢慢慢慢、一步一步能体会,就是这个意根的圆通所呈现的一切。你觉得烦恼都是意根圆通相,所以那个时候连烦恼你都不必断,你始知说断、不断,那真的叫做幻,那叫做幻。幻无形体啊,幻不是真的有一个法,有一个形体,有一个东西,可以捉持着,没有!所以始知过去的妄见,那根本没有,却妄见,那真正叫「妄见」。
一人一时精神失守,突然看到眼前一片乱相,当他抖擞精神以后,那个乱相自消;他就知道那个妄,根本没有啊!只是精神失守看到的。将来你要是看到心中的清明,就是如此啊,你始知这一生中,可能多生累劫你都是在这边,你都是在自己大觉心体现前之处精神失守,你看不到那个觉心之中本来的根本心中的精明,本来他能够示现一切妙用的神用、力用。你失去如是精明,失去如是神用,所以你就堕在种种业感之上,那个叫做「幻」。那个时候你在幻中,所累聚的那个形质,所累聚的那个形态,那叫「幻身」,那个叫做「幻身」。不是真正把所有的一切物相,所有的全部破坏,那叫幻身灭,绝非如是。
因为将来你再看到一些物相时,你是看到根本什么?根本灵明的觉体。只是这样讲触,大家不要再堕在过去的妄想中,过去的众生知见。看到任何的物相就是灵明的觉体,你就会说:哦,原来物相能够化在觉体就是没有物相。不要老是这样说,就是物相,你要直下担当,就是物相。你要不敢担当这个物相,当然这个担当之中就不是二法,就不是真有一个物相就是物相。意思说现前,大觉心体现前处,他就能够成就世间、庄严世间,就是物相。
但仔细思惟这个物相,刚刚不是讲,都还在随你的心境在不断的变化。众生的心境剎那剎那生灭的,事实上你仔细思惟,世间上放眼望去,一切世间中所有的器世间里面,他也是剎那剎那在生灭变化中,只是心太粗,你看不出来。他不但剎那剎那生灭,在变化中,他还随你现在的在心底之中的业力不同,是福是祸的不同,他不断的在变化。一个恶心的人,他看到他的世界,虽然讲都是恶中的那种将来必定受报的种种器世间的那种逼迫,但是他不是一下子就看到逼迫的,他都是从恶心之中不断造作,不断慢慢变化、慢慢变化,突然有一天山崩地裂,然后他就在器世间受如是恐惧,受如是报应。但你仔细思惟那个所有的一切器世间中的山光水色,所有一切器世间的应用,不是都随他的心在不断的变化,都是在慢慢变化。
所以那个时候讲说,当下就是物,那个物中,是心里面的灵明,他不是真正有一个什么样的质量,有一个形体可捉持,那叫做「幻身灭」。这样幻身灭,你能够懂得这样的幻身灭,那幻心当然灭嘛,那幻心当然自然就灭。因为知道形跟知全然就是一体的,从来没有办法找到一个离知的形嘛,你没有知还有形吗?你也没有办法去找到一法叫离形的知嘛。纵然讲到这个大觉心体的根本觉明的觉知,觉知虽然讲他无相无状,但无相无状,仗境而生啊。无相无状是觉体的灵明,可是你要看到这觉体的灵明在哪里看到?仗境才能生啊,仗一切境界。那仗境而生,不都是什么?都是形嘛。可是因为你能仗境生,所以今天黑来知黑、白来知白;聪明的人在这种种变化之中,这种种变异上面,你体会因为他能够在变化之中我都能知,所以你就能够回光体会,那能知那个心,一定超越现在的种种形上面的种种的捉持,超越那种形知。
所以这里面叫做幻身灭,也叫做幻心灭。你根本就不是在那些知相上面,在形状上面再安立真有如是名相叫形,真有如是名字叫知。但是大觉心体现前处,你能够处处知道什么是知,什么是形。形也是从知中建立,知也是依形而显。但是你不断解释,不管你怎么解释,你都是在哪里?你潜在意识已然就是圆会这一心的智慧。这个叫做下手处正确,这个叫正知正见。所以你能够遍尽一切法,但是都叫正知。你没有离开那个大觉心体的根本,那个根本意中的清明,那才能够叫做正知。所以讲到那个「正」是守一而止,守着那个一,能够止于一,那就是「正」。你能够看到那个心体之中,从来不偏不倚的清明,那是一。你若常住如是心,那都是正知,那都叫正见,那才叫做正知正见。所以「幻心亦灭」。
「幻心灭故,幻尘亦灭」。那幻尘当然是什么?幻尘就是过去所有一切妄动,妄动全歇,幻尘亦灭。然后身心,知跟形都是因为尘相中所现,因为有知故,他必定能够知形,形知故,所以他能够立种种知心,那其实这里面都是尘态,都是尘中的妄动、翻搅,所以叫做「幻尘亦灭」。连动都不动,你才能够始知根本觉心之中的不动相、清明相。
我还记得我好像曾经讲过,东方阿閦佛国,叫不动佛国,对不对,这应该好像讲过。那不动佛国在哪里?在东方。东方是什么?大照处,开始太阳升起处,他开始能够现种种照,照明处。却在这个照明处,跟你讲说是不动,叫做不动。因为这个真正心中的灵明,他是不随一切物知、形知在上面说动的,他就是大照,所以因为他大照故,所以一切万物上面都能够显出种种照中的光彩,你才能够在种种万物上面,体会照中的那种心中的清明。但仔细思惟,照中体会的那个清明,其实是已经在末了;能够现出那个清明,就是那个大照。那大照是要一体的,所以阿閦佛国,「閦」者是一个门,里面一个众;你能够在这个一心体上,在这个不动之中,能够出入一切世间万法,而且是众法,大众的众,三个人。所以名字上他早就…,尤其是佛经,所有一切安立上面、名字上面早就什么?留下迹相,让行者下手参究的。
你要怎么感入不动?怎么样照见你的不动?就在这一门之中,大觉心体的一门之中,念念担当一切众法现前处。念念担当处,你就是将来能证得不动—心中的清明时。这是汉传佛教大乘佛法讲的根本最圆满心中的本来面目,你刻意还要再找一个不动,那都已经是被动中之所牵动!你纵然不是外道,那也不过就是小乘。那真修心人,他就在这个上面,他自然就会回心,回小向大。所以那是心中的清明,你能够在一切众中,一切本来大觉心体的作用当下,担当一切万法处,将来你证得这个不动时,你恒常担当一切动。
这就讲到心中的作用就是一,你真正证到这个不动处,这个不动处在哪里?恒常担当一切动时。只是讲到这个字相时,用到众生语言处,众生就会搅乱。什么时候不会搅乱?你慢慢体会心境时,你会发现这些语言根本没有搅乱,他就是这样子如实为你呈现,如实讲出那个道理、精神而已。可是你在心体之中,一点都不明白时,你就会觉得搅乱。什么不动时,才是担当一切动处?到底动?还是不动?所以才会觉得你根本还没体会,还在说住!然后后面的人不知道,都还把他当成佛学大家,那叫可悲,那可悲!
所以这里面才能够知道,心中那个直下担当,只是在文字之中,更能把心里面的作用,心中的那个智慧,用文字、用众生的语言,让众生明白清楚而已,所以用到这些文字。但是真正懂得那念心时,动中不动,不动中动,他都是体会在一心上的,都是体会在一心上的。所以那些名字呢?「动与不动」那些名字,那只不过是善巧方便安立,善巧方便安立。因为觉心必定觉故,你何必一直捉持用众生的妄想的知见,捉持那个不动。连不动都是觉,动也是觉,你何必一直抓持那个不动?不动也是觉啊!
所以在动中既然是觉,你也不必什么?你不必再妄想说觉心为什么流动。那流动你都不会随过去的众生知见,在上面不断的攀缘,再随他流浪。何况今天回头时还在抓着一个不动,还在那边不断的坚固,在那边委曲的攀缘守持。那都是委曲相,那就不是在一心体上,念念去担当,念念去参究的。所以那个时候你才知道幻尘亦灭,连心中的妄动全歇。你有个名相不清楚那都是心中的波澜,那个波澜都是妄动,那全然都是妄动,全然都是妄动造作相。妄动,就是幻尘亦灭。
「幻尘灭故,幻灭亦灭」。所以既然是幻尘灭故,所以幻灭那个亦灭。「幻灭亦灭」不要在字面上去一个字一个字推敲,那就是告诉你灭亦无灭,就是幻灭亦灭。连你觉得有灭都是幻,叫幻灭。觉得有灭那个幻,因幻故说灭,说灭其实也是缘幻。今天真灭处,连这个因幻所说的种种灭,幻灭也灭。那个灭就不是造作相,那个灭是心中根本坦荡的担当,根本不在这个造作上,再说种种作态,那叫「幻灭亦灭」。
所以不是在心里面慢慢体会的,有一些你是真的没办法去体会得出来。但是释子都是在心中体会的,所以只有释子门中才能够告诉那些外面还在流浪的白衣,什么叫「幻灭亦灭」,什么叫做「佛学大家」。「大家」不见得意思是像他这样,受人人尊敬!老实修行是大家,平常心是道,是大家。根本不修,根本不入如是法中,如何说大家!?就如我说的,你连苦集灭道,如何知苦、断集你都不知道,还在那边,在家人多多少少还有家庭的温暖嘛!那一点点如星火般那一点的温暖,我告诉你那就是永远六道的钢绳。你还抓着那点温暖,你还告诉我说哪个非佛说,哪个不是大乘,大乗非佛说,哪个是伪经,心中无限感呸!感觉到想呸。但是还是简称感呸比较好听,不用把全部的名字讲进去,全部的声音讲出来,那这是开玩笑的!所以有的人说很无德,但是实在是痛心!那无德也就无德,我本来就不是很有德的人,无德也就无德。但是有的时候痛心,你不喝斥,事实上真的是又是愧对于自己这张嘴,有的时候不喝斥,太愧对!
你要慢慢能够体会,所以那个「幻灭亦灭」,叫做「灭亦无灭」,就不住在任何灭上,叫幻灭亦灭。我刚刚讲的一些话绝对没有任何轻视白衣的,在家菩萨的任何的念头。只是在家菩萨既然学佛就是近事男、近事女,既然近事男、近事女你当然就能够,虽然没有现剃头染衣相,你当然就能够随一切僧人,所有一切僧众的本来的这种行持。你在行持之中,你自然在心中所起的那种妄念,自然不生哪。你虽然还在家居之中,还有那一点点温情,虽然是守着那些六道的钢绳,可是你念念之间觉得恐惧了,觉得心中已经开始慢慢知道,不但能够自己为自己解脱这些链锁,六道的链锁,你也要懂得为自己的亲缘眷属,为他们建立将来解脱相啊。虽然还在红尘,但我如何在红尘亲缘眷属有知有见当下,让他感觉到他的亲缘之中有一个虽然还在红尘,但是念念之间一心想要向道的这种赤诚啊。他能够在亲缘这么样那种氛围之中,只要有一念、有一个这种心思,都是为他将来总有一些滚滚红尘之中,流转六道那种业感里面,种下一滴点,那一点虽然如同星火,但是也是他将来无上的光明种子啊!叫金光明,真是金刚种子啊!所以甚至于在家都要有这种责任,既然在家你就要有这种责任。
所以你身跟行为你还要比什么?你还要比出家人更要严谨,你要是不严谨的话,因为你天天眼睛见色,耳朵闻声就很容易流浪,绝对很容易流浪。所以那怎么会还有那些妄想呢?还有那些种种知见想要说出来,然后出来不要说跟现在的出家人在那边不断的比较、比量,你居然古人你都不信!
我们先不说他是不是眼中没有现在的出家人,我可以原谅他,因为毕竟我们没做好,我自己也不好,你可以看不起我,没关系。那古德你也一脚踢翻吗?古德你也认为说他都不知道吗?所以他不知道《楞严》是假的吗?他不知道那个大乘吗?什么佛法吗?那叫狂妄!他不知道这一念心中初学,他不知道这些都是他过去的执受(质受)深故,所以连苦集灭道的苦字他都不知道,他是不是还在这边造作,不断的攀缘执受(质受)?他假如有一念知道那个大觉心体的根本心中的清明,他就不会说,他绝对不可能认为过去没有前人,他也不会说看到《楞严经》的经文,他不会体会一文一句,他不会不体会。他假如能体会,还有这种言词吗?绝对不会有这种言词的。表示他心里面一直不断的还在上面不断的妄作,不断的在那边流转。
所以在家居士真的要做,比出家人更要严谨。出家人声闻人叫什么?叫杀贼。尤其是声闻人,要断恶要如同杀贼一般哪。那这里面尤其是声闻法中,你要真正证到自己心中的,在这个真性上面证到一点智慧,你都要断恶如杀贼,心中那种悲切,那才能叫声闻法。
所以现在讲到,尤其是讲到大乘非佛说时,你看看讲的这些人他根本都是什么?还在世间流转嘛!还在世间流转。他在法中跟你讲大乘非佛说,可是在世间流转说,他说佛法在世间,他比我们还大乘。那实在是!那个船太大!有的时候我们都不知道他们怎么在世间的,那看不出来的,那宇宙飞船玤,看不出来那个大乘。所以这里面,你知道那个妄想、那个造作。
所以「幻灭灭故,非幻不灭」。幻灭既然灭了,所以非幻不灭,那也可以有二重解释。就没有幻不灭的,你今天讲到任何的幻相,任何的这种作态,都灭,心中但有一丁点任何的这种种,还随过去种种幻缘所起,哪怕是心心向道,再说什么断,用什么智,那都是幻,那全灭,叫「无幻不灭」。 那也有另外一种解释,大觉心体根本不是种种幻的,那个根本的清明不灭,他本来非种种幻,那个根本的清明从来不灭。
所以「非幻不灭」四个字,就像早上讲的,那不能白话的,你太白话你怎么白话?那太白话你就把意思定死了。那有的东西就是这样,他这已经就很白话,你能够体会时,他就已经很白话了。
你要知道所有的一切无幻不灭,无幻不灭处,就是你根本证得如是清明处;你无幻不灭处,就是清明不灭处嘛,他这一句话之中是二法都当下存在的。假如你只知道无幻不灭,任何幻都一定灭,那你一定要还有个依持,还有一个体,你那个证到,你念念心中还有一个依持的体,那个依持的体就是你本来的清明。他不是在任何形态上面、任何捉持上面说的那个体。但是你能够住在这个体中,那个是从来不随种种幻灭,或者是随过去、将来修道时,有任何的增损,从来不增,从来不减。你只是过去不认故,才在这上面妄说增减。过去不认故,堕在凡夫的势力里面,就是减嘛。将来要回头故,捉持凡夫的势力说回头时,好像在那边慢慢慢慢在增嘛。但是不论你怎么增减,其实都是觉心,那现增、现减,觉心从来事实上他根本没有丝毫差别,没有毫厘差别,那都是大觉心体。那这一念清明是根本不灭的,所以古德也讲这一句是,在清明心之中根本非种种幻法,是从来不灭,不受如是灭相。那当然也就是无幻,无有一幻,没有一幻法不灭的,叫做「非幻不灭」。
「譬如磨镜」,你要磨那个镜子,「垢尽明现」。但是磨镜很容易体会吧?磨镜子,把镜子磨完了,垢去掉了,镜子的镜明就现了,这个依文解释,这么容易,镜子磨、磨镜子,都会。但是这里面还有一个很深的道理在里面,镜子,跟你讲说,镜子根本无形无状,你磨镜在哪里磨?在器物上磨,种种物相上磨,就是在你现在的感受上磨,那都是根本的器物而已,你在上面磨镜子,你要在上面磨。所以从来没有离开现在一切作法、一切作态,就在上面磨。当你磨到,什么叫做垢?垢,就是你倾重如是尘质。倾重,所以从土、从后,后土也是积厚的意思,那个心中厚薄那个厚,那也叫后土,垢是一个土、一个后,也叫后土,我们讲皇天后土,那表示他能够厚载,厚载一切万物。那也就是什么?心中的积厚,心中的积厚你不要看他的那个累聚相,是心中的倾重相,心中不断在那边攀缘的倾重相。
你能够在任何感受之中在那边磨,把那些心中攀缘的倾重磨去时;那每一个感受现前,哪个不是镜体光明现前处?因为镜体无形,那就是镜体光明现前处,镜光现前处。镜体无形无状,在那里说镜体?见黑、见白时,就是镜体现前时;现大现小处,就是镜体现前处;现青现黄时,就是镜体现前时。你要离开这些物相之中的所有一切呈现,你要找到镜子,那都不是镜子,那是玻璃,那是铜片;那不是镜,你找不到的。
所以这里面讲「磨镜,垢尽明现」,这你还要知道在哪里磨。你磨镜,你离开现在种种的感受上去找,你永远找不到你的镜体在哪里,那个镜子的体在哪里。你就在过去流转在任何的,不管是铜镜、水镜或玻璃镜,你在任何现前的那些黑色、白色,任何尘质的那种表现上面,你念念之间再也不被那些镜色的种种尘质所迷惑,你看到就是镜子。那就在这边磨,就在这边磨镜,你看到就是镜子,那才是「垢尽明现」。
「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所以你要知道身心皆为幻垢,就是直指你现前的这种应量,就是身心相。什么是身心?以形、以知,就是身心相,就是幻垢,那就是根本的幻垢,就在上面你会以种种的形状,以形、形状,以种种知,那就是身心相,那完全就是身心相。你在这个身心上面,你永远抓持如实身心的造作,以为是自心,以为是根本你本来的面目,那叫可怜。所以你在这个上面,你只能随到身心形知上面的所有一切的势力,随他流转。你只要有一念忘记了心中的作用,你势必就是成为种种声色之中的犬马而已,你是被他束缚的;作用就是如此,性中就是如此。
连刚刚讲的那个譬喻镜子、镜色也是一样,你要是一念忘记了镜体,你就必定被镜色所套牢,被他的势力所牵引,那起成种种幻觉。在这么样强大的幻觉,这么样强大的势力里面,你怎么样收摄?怎么样能够消除如是势力?只要有一念你知道是镜子,就没了!你要是念念之间不肯在镜体上面去担当,你在那边说:我如何在心中,把自己心里面坚持得如何,避掉镜色对我的那些祸患、那些危害。那绝无是处,那只是痴人说梦!你用尽三大阿僧祇劫,你也不可能有如是智慧。你捉着如是幻觉说灭幻,那你永远都是被幻觉所影响的。
为什么说被幻觉所影响的?因为不然你干嘛说灭幻。这还不要讲佛法,这要讲到心理学就是如此嘛,因为你已经被幻觉所迷惑了,在你心中,你已经被他束缚,心中的感觉已经心中非常痛苦,你才叫灭幻。所以当你讲灭幻时,灭幻二字虽然是好听,都是好声,能够发出善的音声,可是方向还是错的,那你还是受那幻觉之中的影响。纵然有一天你感觉得到把整个心思六根关闭了,心缘闭住了,闭塞住了,说我灭幻了。那你还是幻!你还是被幻之所蒙蔽!
你能够抓着那个感受都是幻,你认为自己灭幻了,幻灭了;那将来总有一天,突然你会发现你这一念心守不住时,或者是守久疲劳时,你眼睛六根再往前看,马上又被种种尘劳所套牢时,你心中那种惶恐,心中那种恐惧啊。所以为什么外道他能够修,就算他们在有作的形态中修心,真的感觉到心可以离于万物,脱去尘质;那为什么将来堕落时直堕地狱,你知道吗?因为突然他守不住时,突然心里面就好像河水决堤一样,那个决堤,大水淹没时,那种心中的恐怖,那种心中的那种惶恐,比一般凡夫还深。就好像富家子弟从来没有吃过一点苦的,突然碰到什么灾难战争现前,你叫他吃一点苦,给他吃一点路上…,在逃难时吃一点,路上还能够吃到米饭,还能吃到一点粗菜野菜,他都觉得:哎呀,难以下咽啊!可是老百姓天天这样子吃,都不见得苦啊,我是这样子做比喻。
所以有的时候外道修心时,你认为他在修心,他捉持那心中的清净,事实上,比一般流转在苦境界的是还要恐怖,那将来就是直堕地狱啊!是直堕地狱的。所以现在你看到外面都在教那些外道法,就算你能抓到:哎呀,我真的感觉到心中清净了,我真的感觉到心中的那个灵明;我或者感觉到什么,那个叫做灵修,灵光乍现,又是怎么样的心中超越。等你有一天守不住时,你才发现你在上面不断营造的那种捉持,那个心中的攀附,那种心中的那种攀缘,那种力量潜伏在,你过去你以为那灵知现前,你以为在参种种灵修,就潜伏在里面。你一直在修一只大手,在你潜在意识修一只大手,捉持这些感受。
因为你抓着这些感受时,你以为是灵知,你就会在灵知上面,在灵觉上面,在灵修上面,你不会体会到那只大手的捉持的那种力量。等到有一天你现前的那种幻相没有时,因为都是心中造作,一定会自坏,一定会灭,幻相没有时,叫福报消尽时,你才开始感觉到那个手的势力。原来过去这一生中,虽然你以为在灵修,都是在捉持一样东西。那个相变时,就变成苦,那个时候捉持就很紧了,那个时候一捉,那种力量,那是没有诸佛出世,你那个手不会松开的,你没有那个智慧,在你心中那只手,那只捉持的手能松开的,那种刚强,那种可怕。所以那种身心皆为幻垢,那就是以形以知者,就是身心。
「垢相永灭,十方清净。」这边讲到「非幻不灭」时,我突然还想到这边有抄到永嘉大师的那个偈子,他叫「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这个大家应该都会背了,只有我背不起来,所以要抄下来,「痕垢尽时光始现,心法双忘性即真。」这个大家就知道了,那真正就叫「非幻不灭」。
那你要知道心是根,法是尘,心中清清楚楚,这些作用清楚。但你还是在心是根、法是尘上面,不断的在这上面造作吗?真的在妄安立名目吗?不是。但你不知道任何名目?当然知道,心中随缘时就是尘相。你为什么说尘?你在说尘时,是众生所有的过去流转那么样厚重的势力吗?不是。他就是现在缘起,种种的那种缘起的那种云布。过去叫烟尘,就如同蚩尤放雾,那叫雾;现在你就知道那就叫云涌处,随缘的云涌、云布处。
所以一样在黑,你能够入一切黑的境界;一样在白,你能够承担,你心中能够担当一切白中的种种变化。但那种境界变化,你不知道是尘吗?是啊,都要知道是尘。但是那个尘还是过去的染分吗?染名吗?不是啊!那是净名,那个叫净名,清净的名字。所以那个才叫做什么?那才叫做「无垢称」。那根本就是无垢的称,无垢的名号名相,无垢称,所以叫「维摩诘」,所以维摩诘叫无垢称。那无垢称一定称在哪里?既然讲净名,讲到无垢称,那要称在哪里?过去的一切应用上嘛,对不对?过去应用不是都是名字吗?都是你现前的种种感受称谓吗?但你要是真正证到这念心时,那种种称谓其实都是大觉心体的清明。但在清明中你要刻意避开这些称谓吗?不必嘛!你明白担当一切名字。但你明白担当一切名字时,你还是过去的造作吗?不是嘛。所以维摩诘一定现什么?现红尘相嘛。
所以这里面讲到是性中的作用,这一念智慧是念念之间都在一切过去的作用上的。但是《维摩诘经》当下就告诉你,「虽现在家不染家法」。这念心虽现都是红尘之中所有的一切称谓,但他有染着任何称谓吗?没有,都是净名,都无垢称。所以现在人不懂,所以你看维摩诘都在家人!就连孔子讲的入世,你都不知道他是怎么入的!心斋你都搞不清楚,你还把维摩诘当在家想!众生讲的那句话,维摩诘是在家;在家在众生的语言里面,就是肯定有一个在家的名相,有个在家的造作,那都叫垢称,那都叫垢尘,也叫垢尘。
所以完全都不是在性中担当的,那维摩诘怎么是在家?在性德之中,他念念不舍如是相,根本不分如是相。所以《维摩诘经》是在教化谁?声闻人嘛。你还有个尘相可离,表示说什么?你还受如是法执。他是破声闻人最后的那一个障碍的;他不是告诉红尘中的白衣,告诉你可以在家的;他破声闻人,他的智慧当然比声闻人还超越的,所以那才叫《无垢称经》,你才知道读维摩诘。所以现在我们学声闻人法,那怎么样能够在声闻人法之中,在现在的根尘对应上面,念念这样子不断的回光返照呢?你还要读一读《维摩诘经》,你还要去真正读一读、了解了解《维摩诘经》。
现在我听到打磬,我就听到了。休息十分钟。
Copyright © 2009-2011,
www.nanxingxueyu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圆觉经学习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陕ICP备1801346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