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教材:
《华严经》〈十地品〉
『百千阿僧只光明。以为眷属。普照十方。一切世界。靡不周遍。三恶道苦。皆得休息。』
『又照一切如来众会。显现诸佛。不思议力。又照十方一切世界,一切诸佛所加说法菩萨之身;作是事已,?,於上虚空中,成大光明云网台而住。 …… 又亦照此娑婆世界佛及大众,并金刚藏菩萨身狮子座已,於上虚空中,成大光明云网台而住。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自然法师 于二○一四年十一月十八日 宣讲
第101堂课
大众先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放掌。
『百千阿僧祇光明。以为眷属。普照十方。一切世界。靡不周遍。三恶道苦。皆得休息。』
昨天讲到「百千阿僧祇光明,以为眷属」。如是佛体,但要是行者在自家心头,能够如是证起、能够证得,他自然就在你的心底深处,为你放出一切,所有的一切行为上面的一切智光,一切智光。事实上这一念心,现前我所活的这一切的感受里面,哪个不是心地之中,为你流露出的,一切心性的作用的智光。只是过去我们在红尘之中,都是追逐末相,所以感觉不到心底深处所有的一切的性用。将来你但要归家之时,你念念之间不住在,过去众生所流转的红尘的执(质)受上,你看到就是心体的种种的光芒。虽然那个光芒不是有形有相可住,但能够体会到那个无形无相的那个体德,他处处为你显现一切智慧的所有的一切的作用。
就如同类似说你要找到镜体时,镜体也是无形无相可以让你捉持。但是在无形无相不可以捉持当下,你能够随缘能够显出镜色时,那是镜子。但是你在显出镜色当下,你也没有任何一心是住在镜色上。但是在镜色显现处,你能体会到,就是镜性随缘普照的智慧的光芒。但是这个智慧的光芒又无体可住,所以真正证到镜体的人,他到底住在何处?他是住在无住之住。他念念已经跟凡夫的凡情完全不同,他不是住在色的后面的种种的厚重的执着。但他在心中的清明,又不是说有一法可住;但是在无一法可住时,他处处能看到,所有一切百千光明,所有一切智慧眷属。
他能看到随缘现出镜色来时,那种百千光明的智慧眷属,他念念就是如是住。你能够念念能够如是住时,你当然能够体会,那个能如是住就是什么?就是你心底之中的根本的,本来的佛性,本来的大觉心体。你能够如实自己的本来的大觉心体,你才能够知道十方诸佛也亦如是证。当你能够看到法界一切诸佛,为你演说如是法时,你看到诸佛演说如是法,他也是在心底深处表露根本心中,本来就具足的一切功行而已。所以你看到十方诸佛为你说法,他也是在演示一切心中,本来具足的一切万德。所以当你能够看到前人说法当下,你也是什么?你也是在心底潜移默化照见此德而已。所以都是从觉应(印)觉,从心在应(印)心。
能够明白如是道理,你当然行者念念之间,在现在我们在自己的智慧体上,在法眼之中,根本还不能见佛,不能见到圣贤时,你必须要念念之间在自己内心深处,你要真正要是如依如是圣贤法要,真正要起这种信心要如是见。当你能够剖析心性一分,自己的本来具足的佛性,你将来才能够可能在你眼睛看色、耳朵闻声,真正的一切法界里面,你能看到圣贤为你现前说法。自己在你心中都尚且不认如是圣性,所以你眼睛见色、耳朵闻声,那都是流转在凡情的造作。既然流转在凡情的造作,你根本不可能看到任何圣贤的形相或光影,因为非你境界故,不是如是智慧所缘故。
所以讲到「百千光明以为眷属」,千万不要以为是讲的天方夜谭,「诸佛现前都入如是三昧,百千光明以为眷属」,你将来住在那个无相无得的体中,你也是念念在哪里?在你法眼的眉间光明上面,摄一切百千光明以为眷属,你以为你住在何处?哪里都不住,方便但说你就住在如是智慧光明中。你无体可住、无相可住,但是你却能够天天随缘现尽一切感受,现尽一切现前所有的一切世间的行为。你真正慢慢能够体会到时,就是如此。
所以这个不是讲玄,将来只要你能够在一根一尘,或者念佛当下,慢慢慢慢体会到那个大觉心体的根本无住相。你讲到无住时,现前都是,你所起的那句佛号尘相,或者现前你所参的那些根尘,都是尘相。但你却在那些根尘或那些佛号中,你能够体会到,就在根尘跟佛号显现处,你是看到、证得你根本不住的心中的阿弥陀,无住的阿弥陀。你证得这个无住的阿弥陀,因为语言上总是会有障碍,你证得这个无住的阿弥陀,当下就是那句佛号,那句佛号就是你的无住。
所以将来你心中清楚时,不是说在佛号之后、之外有个无住,不是念了一句佛号以后,你体会个不住;而是那种直下智慧担当,使佛号现前处就是不住;你感觉到根尘处就是不住。就好像镜子现镜色时,就是不住。所以过去要跟行者跟众生讲他不住时,或许讲尽一切文字:因为他能够现种种色,他现种种色,所以他就是非一色;因为非一色,所以他正在现色时,他根本非种种色;所以方便说不住。这不过只是一步一步接引行者,放弃过去对镜色上的执着而已。将来你真正放弃那个执着的时候,我就告诉你,镜性显处就是镜色,镜色显处就是不住。这里面连再起一个思念都无,再起一个造作都无,就当下提领。当你将来心性纯熟时,你看的世界就是如此。
我们现在每一个起心动念当下都是无住,才能够现的;假如真有住,你都不能现。但是你正在这个无住所现的一切感受之中,虽然我们现在不能够体会到无住的清净,但你仔细思惟,你正在现时,那个无住的体,他在这里面,他是顿现,他是随缘顿现的,他不是让你思惟我要现,才现的。你根本不必起任何思惟说我要现,才现。所以将来回头证得根本无住时,也不需夹种种思惟。只不过前面正在向他去认时,似乎好像方便有种种回光的思惟,但是这个思惟就是在破执、破障。你将来真正证得时,是你会发现根本不需夹种种思惟,因为现前就是。再有思惟就表示什么?你还在前面寻伺的阶段,还在寻伺。
你都真的能够证到此心、此性,现前就是,寻伺都无,心中连…,那种就叫做「心性纯熟」。所以那个时候你会发现,所有经文不是讲天方夜谭,就讲到佛出现怎么眉间放光,然后就起成百千光明以为眷属,然后照十方界。你将来能够体会到一点,你都能够感觉到,那个心性的光明,遍照的那种智慧的摄受—百千光明。虽然没有办法像圣人一样,体会得那么圆满,但是你都能够感受到心性的具足,就是如此。当你能够感受到百千光明以为眷属时,他就自然能够普照十方一切世界;什么「十方一切世界」?此心所摄的一切行为交替,此心所摄的一切方位之中的,所有一切智德显现。
我们凡夫行者可能一下体会不出,什么叫智德显现,但最少你已经有什么?有个良知良能显现,你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显现;你知道什么是跟自性相应、什么是流转,你显现;你当初能显现的时候都属于智慧了。一般凡夫根本搞不清楚什么叫流转、不流转的。可是当你行者能够知道流转跟不流转时,那是真正叫做智慧显现。所以流转、不流转,不是像我们过去凡夫那种知见,以为那么粗欸!「看到烦恼,你不要随那个气氛流转。」你已经流转了!
看到烦恼时,你不知道是觉,就是流转;你念念背离他的本来面目,就是流转。你在流转上面,再说不要被他流转,虽然听起来好像有自己懂得约束的相;可是这种约束的相,在修行上来讲,在归家的人来讲,那还是最末梢的委曲的委曲啊!你永远不肯回头,你永远不肯在自己本来面目上担当!所以那个行者已然在任何起心动念、任何感受上,六根对六尘时,他直下担当,就知道那个什么是流转相。我还有一念攀缘尘相作意,流转!我要念念之间不是在本来面目上,建立自己的所有一切的信念,流转!那这种智慧谁有?行者方知啊!行人方知,学人方知。那这不是智慧是什么?这种智慧跟过去所在世间所有的用度,完全不同;心中的光芒所照,就完全不一样。
所以当他能够现出如是光芒、如是照时,三恶道苦自然消灭,皆得休息。什么叫三恶道苦?我们现在不要讲得那么玄,好像跑到地狱那个感饿鬼界,你现在心中的贪瞋痴三恶道,完全消歇。你觉得贪的那种浓厚的势力,向外攀缘的造作的那个势力,你马上知道就是觉体嘛!觉能现觉,觉在现觉的时候,他叫做「迅疾」。因为自心之中所现的觉,他当然迅疾,就像「目犍连」一样,啪~就到了觉。可是你不知道是觉时,你闇昧觉时,这个迅疾,你就感觉变成「势力」,你就妄起势力。但是觉在现觉,就是觉啊,这中间也从来没有造作,也从来没有二啊!可是你忘记是觉,你背离觉体时,就现出种种势力,现出种种攀缘执着。
或许有人问,那我本来是觉,那为什么他会现出种种势力呢?就如同金刚藏菩萨问的,他本来是佛,那如何又起一切无明呢?他现出势力,也是大觉心体所现的,一切必然入觉的作用嘛;在这个作用上面,你似乎以为是势力嘛!镜子现出镜色来,就是镜性的作用。现出镜色时,能够显出色中的种种感受势力,那就是表示镜性的清明嘛,性用如是。所以这里面没有一分离开过镜性啊,他没有镜性,你再说那些势力,你再说黑色的种种的这种流转,都不可能建立的,没有镜子他连建立都不能建立。
所以正在建立显现出种种差别时,那不正就是显出种种差别处,不正就是告诉你,镜性他无法不包、无法不容的本来的遍明吗?圆明处吗?无法不包、无法不容,不是说他一下子具足青黄赤白都在眼前。一下子具足青黄赤白都在眼前,那叫杂色,那还是一色。他今天现黑、明天现黄,就叫无法不包、无法不容。现黑之时,不被黑所障碍、障断;变黄之时,又不会被随黄再起执着。所以现黄之时,从黑变黄之时,从来不再受黑的种种的,这个有点丝毫的牵扯,绝对不受!性就如此。因为现出种种感受时,其实感受都是什么?都是觉体所现。现出镜色时,所有的一切镜色都是镜体所现。所以连贪瞋痴三毒,你都能够感受到,都是大觉性体的本来面目。
大觉性体全体作感受时,因为觉体全体作感受,所以你就会感觉到,好像重力就堕在感受里面,因为全体显现是感受。所以你的感受呢整体的重量、重力,有那种倾重的感觉,那就是贪。贪者,今跟贝;贝,重也、宝也,所重。然后就在这个上面,从此以后从觉入觉,因为觉中,大觉性体本来非种种相,因为假缘种种缘起故,你才能够感觉到觉心的作用。事实上一切缘起现前处,是觉心正在显出种种性德时,可是正显缘起当下,他是完全托显缘起的种种幻化。所以你看到缘起幻化时,很容易就以为这个是觉,那叫瞋。目真为瞋,心里感觉到是真,好像有真的感觉,那叫瞋。所以那个心里面,那种攀缘、那种炽热,就是瞋。那个瞋中,又叫做怒,又叫做怒,为什么?中国字,你不要以为怒好像是很威猛,怒叫做奴心,他是很委屈的。那个怒,你不被他所束缚了,你根本不会发出心里面那种委屈、扭曲,那叫怒。奴心现前,你就被感受所束缚了,那奴心。然后在这个上面,从此以后就永远背离觉体,念念之间随着任何感受,以他理执,就是痴,以他为执,就是痴,就堕在种种妄想的知上,就是痴。
你知道是大觉体时,你知道百千光明以为眷属当下,照遍一切世界,就是心中所有一切随缘的交替处,那个交替处当下一定具足贪瞋痴。因为一定有大觉入觉的种种的势力,你看错了是贪;一定有大觉随缘托显时,那如实的展现,你看错了是瞋;一定有大觉随缘所立的一切的遍知,可是在遍知上面你逐知立知。可是你明白大觉体时,三恶道都歇息;三恶道歇息,不是说你不知道怎么样显现,觉一样入觉,觉一样能够显出缘中的种种变化的真,那种变化的那种似真的种种作用。缘中一定能够起成种种现前的,所有一切遍知的种种性德,都还在,清清楚楚在。
只是回头讲到觉心,用到这些文字,用到这些语言,或许大家听起来,你就会比较搅遶,所以我常习惯用镜子。镜子你知道镜性时,你不能照色吗?遍照。可是过去你要忘记镜体了,那个照色,色中就是强烈啊,你一看到色就好像完全被色吸引了,强烈,那就是贪嘛。镜子不能够显出种种镜性的,似真的种种呈现吗?怎么不能,不能显出镜色的似真的呈现,那也不是镜子啊。可是你却从此以后捉持以为是真,完全忘记了根本性德之中,镜性性德之中的所有一切作用,那就是瞋啊。所以你就感觉到,整个镜色在你的感受里面,他是怒放,怒放就是瞋,怒放那种势力非常强烈。然后你就抓着他以为是知,以为看到镜色,以为全体镜子就是色,以为镜色之上,根本不知道觉体,根本不知道镜体,那就是痴了,你完全是痴。法中就是如此啊!
我要是把镜子的譬喻讲了,因为讲,毕竟讲只能略说,平常都讲,但是略说当下,若是大家能听懂的话,你回去你就知道怎么样看自己的每一个念头。你都有一个根本如镜的本来的清明嘛,叫「大圆镜智」。所以你一定能够随缘,能够起成种种观察,「妙观察智」。然后随观察之中,你就能够随其所作,能够随其种种缘起,能够成其所作,「成所作智」。然后在一性之中都是什么?都是一个大觉心体所现,根本从来不二的心体,所呈现的,「平等性智」。你在随举一念中,都能够体会到四智,原来恒在。你忘记四智,你就堕在种种妄知,你要在一切妄知之中,都知道有四智,都具足,你就从知还智,就从种种知中,能看到你智性的作用,那完全都是知日的作用。
所以他一定能够「照十方世界,靡不周遍,三恶道苦,皆得休息」。所以这里面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告诉你这一念心中若是体会时,这一念性德若是在你心中,已然念念之间,已经在你心底深处,为你呈现、为你展现,看得到时,他所有的作用,当下就是「上契佛道,下济众生」。所以他一定能够念念之间「照十方界」,成就一切如来的种种庄严,上契佛道,下济众生。
那你说这不是世尊所现前的吗?这世尊所现前的,就是你心性之中根本的佛体的作用,根本性德之中,而且这个世尊要讲到释迦牟尼,那是化佛。法身佛,众生本来都具足那个法身佛;可是在法身佛,要假藉种种的功德智慧,才能显;法身佛要假藉现前行者的所有的一切智用庄严,才能够证得。所以行者在所有一切行持的坚持中,跟那个勤苦当下念念在心里面积聚的那个智慧,久而久之,就像上一堂课讲的,你能够慢慢体会,什么叫做「金刚藏」了。当你体会金刚藏时,你就看到现前所有的念头当下的「解脱月」了。当你能够明白现前当下的解脱月处,就是你念念在询问心底深处金刚藏的任何的解脱道理了,清凉意。当你正在问时,就是你所有的一切万念,同时同生,和一时,你就能够摄一切万念,摄一切周遭的所有一切行为、智慧,每一个起心动念都与这一念智德相应,叫「同时发生」,同时发如是愿。
你能看到,能够这一心之中,能够收摄当下,你是最初看到化佛现前,你在你心底深处就能感到化佛现前。这不是讲天方夜谭,这你将来才能够在自性之中,真正相信自己的佛性的存在。那个化佛现前,就是念念之间,你就不是住在任何的所有一切行为的作持上,可是你念念感受到行者心中,你是念念增进,念念大明。可是念念大明中,所有的一切智德、性德不失,所以叫「性起妙德」,那个不失。原始所有的一切妙德,叫做看见化佛。
当你能够统如是化佛,这一切所有的这一切智慧,那就是渐渐你体会到「法身」,法身就是如此。所以你能够明白法身时,你不但你自家心头之中也是如是见,你将来放眼望处,那也是如是庄严,所以你真能见到十方诸佛,为你现出种种庄严。当你在看到十方诸佛为你现出种种庄严时,就不是过去我们凡夫所体会的那种神话。那是因为一个行者已然在心中,已然肯定具足自己心性中的庄严。所以他见到十方庄严处,也是更证明自己心性之中,本来的佛性世界庄严,没有一法不是。
只是在讲这个的时候,或许大家在这个上面体会,会觉得很难;那我们出家人,或许会比较好理解一点,毕竟还有些在家菩萨,还有听的一些在家菩萨或许很难。事实上仔细思惟,世间上你现在活着也是如此,随你用不同的心念,随你用不同的心性,你的心性中具足时,就是你能够影响你周遭的环境世界。可是你影响你周遭的环境世界时,那周遭环境世界的气氛,又来回馈给你,你一直以为你看到是世界的变化,所以我受到环境的影响。你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个环境在潜在意识里面,一直受你心底业力的影响,互为因果而已。
你没有如是影响,看不到如是世界;你看不到如是世界,因为众生有一个心性,就是一直向外攀缘捉持,所以你也感觉不到世界不断的什么?一直在流转你、迷惑你。众生流转时都是这样子,将来成佛也是这样子。你要是根本看不到你心底深处的佛性世界,根本大觉世界,你也感觉不到一切法界之中的诸佛世界。当你真正肉眼都能现见一切诸佛的世界时,你心中的法眼早已全开。我说的「肉眼」,不是我们现在捉持我们凡夫的肉眼,是你真正证到佛眼时,再说的肉眼,那是五眼同具;一样可以看到有形有质的东西啊!行持一定要能现前啊!行持虽然如同光影,但一样能现前啊!如现在的我们。你以为我真的有啊!我们所有的一剎那,所有的一切行持、形体,都如光影而已啊!剎那变化,只是我们心粗看不到。我们一定要过几年,三年、五年、十年才感觉到一点变化,发白面皱、皮肤开始粗糙,你才感觉到一点变化。事实上这个变化剎那剎那在变,都在变化,只是我们不见;所以这也都如光影,本来就如光影。但如光影时是不是都能呈现?所以业感呈现!那将来成善业,一样能够庄严世界,一样有。
所以这里面念念不是在,好像过去讲的神话故事之中,去感受佛经,所以你不要听到这些「佛现前时,放眉间清净光明」,然后「百千阿僧祇劫光明以为眷属」,然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三恶道苦皆得休息」,那是佛的事。那佛的事,跟你讲这个干什么?佛的事,要跟你讲这个,不就是在刺激众生,让众生愈来愈堕在卑微中,那佛就太不慈悲了!那是你当下现在心头中的事,那是你念念之间,行者念念之间要照见根本如来本来面目的事。你能够如是思惟,你能够如是照,将来你就能够必定如是现。为什么你将来必定如是现?因为这本来具足,就是你心中的作用。普行人(25:40)的心性,你心性的法身,跟诸佛的法身,无二无别;可是你却抓持你心中,过去流转的种种报相,跟攀缘现在所有执(质)受之中的种种化相,所以才什么?闇昧圣性。
捉持报相跟抓持感受之中的化相,那就已经到了末梢。其实能报的那个根本的报德,岂能容你捉持!大化的所有一切化身的种种庄严,又岂是堕在末梢的种种可怜的攀缘!你只要不攀缘处,他一样化现;你攀缘处也不离如是化现,这么甘心流转而已!所以就抓着那一点中,你当然就不知道所有一切法中的大相,相(一个木一个目),这个大的相。所以你永远体会不出觉心的作用,你抓了黑,当然就不知道白;你抓了白,当然就不能体会黑。你说真不能知道吗?其实有的时候,有的人抓着那个快乐,你说他真的不知道苦吗?有的时候,因为众生心性,他毕竟捉持也是虚妄的。所以有的时候在他捉持快乐当下,他突然心中会起恐惧,他会知道失去快乐的心里面的恐惧,他已经感受到若是这个快乐没有时,会感招来什么样的心中的苦难。他不是不能知,只是他一味的闇昧,让自己不去想、不去知。这是捉持。是心性之中你本来就能知的,怎么会不能知,他本来就遍知。只是你捉持在那一点上,你好像形成处处不知,因为你捉持他,你不敢放下现前的感受,你不甘心放下现前的感受,所以你就自己潜在意识里面,就有个作用,就闇昧其他的一切感受,不过如此而已。但要你能够回头,你那个能够大化的作用,从来也没有失过。
『又照一切如来众会。显现诸佛。不思议力。又照十方一切世界,一切诸佛所加说法菩萨之身;作是事已, ,于上虚空中,成大光明云网台而住。 ... 又亦照此娑婆世界佛及大众,并金刚藏菩萨身师子座已,于上虚空中,成大光明云网台。
所以下面又云:「又照一切如来众会,显现诸佛不思议力;又照十方一切世界,一切诸佛所加说法菩萨之身。」所以上一句「又照一切如来众会,显现诸佛不思议力。」就是当下必定还照根本,这些作用在心底深处,体会若是清清楚楚时,你会发现他的作用,虽然有光明遍照一切的眷属,作种种智慧,就是好像你的良知良能;但是你的良知良能,虽然好像他是摄一切外面所有一切行仪,但摄外之时,那种良知良能,他是返照的,返照什么?返照一切如来众会。为什么他作的是返照?他就是念念之间虽然向外的所有的一切智德,但他却在向外的智德深处,有一股大照,是念念照见你根本本来觉性的所有一切作用。这个就是心性中的不可思议。
所以这里面在《华严经》祖师,尤其像类似这段文字,就叫「主位圆明」,主,他有主伴圆明,但是主伴中有主位、伴位(位置的位),主位圆明。虽然现前是一切大用,可是「主」你不会忘记,清清楚楚。所以在主不会忘记时,那刚刚所讲的一切光明眷属呢?他就在这个光明眷属上,就是能够看到什么?就是「诸佛所加说法菩萨之身」。圣贤无说,诸佛无说,假借一切贤能而表;圣性无说,都假种种贤能而表。所以诸佛无说,都假什么?假种种菩萨功行而表。所以我说「加诸菩萨身」,千万不要认为,你把他当成第三人相想。就是加诸在任何菩萨的愿行上面,菩萨身相上面、身量上面说。本来是圣性,是一,根本无说,为说尽圣性故,讲说种种智慧德相;智慧德相,就是菩萨身相。因为每一种智慧德相,就有一个身量、身相不同。身相、身量不同,就是菩萨身相,这菩萨身相其实就是什么?就是「诸佛所加说法菩萨身」。那「加」字,你不要想到说是另外赋予叫加;「加」字,从力、从口,就是根本诸佛十力之所宣出处,叫「加」也;宣出为口,叫加菩萨身。
那这里面要讲的,就是这一句话要说,就要告诉你就在这一句中,你还要清楚他一定照起性德,清清楚楚照起种种性德,起来。大觉之中他虽然还照一切如来众会,但是还照之时,随当下就能够照起一切性德,叫「伴智融通」(主伴的伴,智慧的智),马上融通。所以这里面文字,从来没有一句是多余的,我们现在还不能够讲得很圆融时,你都会觉得少一句,好像心里面都很难体会到一些东西。他就在帮你勾勒心中的作用,所以那叫「图腾」。昨天我所讲的就想到曼陀罗,是一样的,你必须要在你心底深处,你要把你自己心底的那个圆明处,你能够画出来、谱出来,叫勾勒出来。
所以你能够勾勒出来时,就在那个圆中显尽你的心城、你的表法,那个叫「坛城」,藏族叫「坛城」,大家都知道嘛,藏法。你能够看到你每一个念头中的坛城吗?每一个念头当中,坛城中间一定是那个什么?主尊。你站在任何力量作持上,就有一个主尊。那个主尊当下,你主尊认明时,你马上就可以看到,遍摄十方的所有一切圆明,所以他坛城是圆的。所以所有的圆明,你都要写出来、讲出来。给你一个主尊的名字,你就要想出来。给你十种功德的名字,你把十种功德的名字排列出去,你就要往里摄,主尊是谁。给你一个主尊,你就要往外摄,十种功德是谁。你能够这样子心里面不断的思惟,这也就是在心中在入「曼陀罗」,你就入坛场。你天天都在入坛场,你念念之间就是在这个坛场中下手。你将来就看到,你就在巩固什么?你念念这样子思惟,你就在巩固你心城,心中的智慧。
所以当你知道那个佛性显现处,主位若是明时,伴位你就能够清清楚楚,伴智圆融。所以「伴智圆融」就是什么?就是「加诸说法菩萨身」嘛。那在这个加诸说法菩萨身,那讲的是十方世界金刚藏。那「金刚藏」显的是谁?显的是一切十地智慧的庄严,是在念念不断的加诸种种说法的智慧。但是念念所加之处,他是念念不住,念念宣出啊,再更宣出,所以叫「加」,都叫加。我讲的不是佛,他人功德,我们讲的就是心性中佛性的功德,就是如此。所以你要是,不是在心里面,行者若是在心底深处,或是在根本主修上面,你念念不赤诚,你也不能够体会,他在主修之中,所圆摄的一切功德的影响,你体会不到。
所以有的时候,假如说我们只单念一个佛号,念到最后,你感觉不到念这个佛号到底干什么?或者能够转变我们什么样的行为?那你这句佛号因地心中,一定念得不诚,你一定不是好乐往生,你只是好乐他来拔度你,你不是好乐往生。往者,是趣向义;生者,是大德义。念念之间行者要祈求诸佛加被,一定要弟子心底潜移默化,究证诸佛如是功德。不是弟子心底之中之所证,我绝不妄说我去西方,妄取西方。这是发愿,这发大愿。那将来你看到西方,就是什么?绝对是毕竟的西方。你心里面那个体会就毕竟;你的愿力不同,你将来所证心中的智慧不同;而且这个愿力又不是虚妄的愿力,这个愿力是根本你本来具足的根本。
你具足了根本,你却在发愿的时候,你不在具足的根本,发具足愿;你却在前面发那种委委曲曲,希望诸佛来救我。那可怜相!那当然你将来心里面体会的完全不一样。有诸佛救与不救,已然是委曲;我释门弟子岂能在这个委曲相上,以为是大道,以为是解脱。但有一点委曲,我必须要攀缘圣人,才能够拔济我,我才能得到安乐的,弟子为侍佛故,宁死不去,这是为侍这念大觉心体。必定要证到心里面,你绝对相信那个觉性的不可思议,只要你发的心中若是赤诚恳切、明明白白时,就是以觉印觉,那个以觉印觉,就叫「无量光」。所以我相信至诚恳切的我的愿心,让十方诸佛的智慧愿力加被于我,这个加被就不是委曲哦!这个加被是绝对相信心中的潜移默化,那个是一点委曲都没有。
所以行者讲的加被,不是委曲相,那是绝对相信,潜移默化的。因为你决定相信潜移默化,你当然念念之间在一切法中,因为他要看到自心之中的潜移默化,所以念念什么?祈求十方一切圣贤力量加被;因为你念念之间祈求十方力量加被,你这个人哪,你随时走在任何环境里面,那个环境对你的影响,别人不知,但你能够心中体会甚深。看到大山,你能够感到大山的意境,马上他就能够活在你心里。看到大水,你能感受到大水的意境,你马上他就活在你心里。这个人是因为无量生之前,念念正确知道加被义故,正确知道,他不是委曲相。这个「加被」换一个法中,加被是你看到行者的「担当」,换一个相就叫「接引」,法中必定有接引相故。若是没有接引相,那世间是闇钝的。你看到大山,接引不了你,你看到大水,接引不了你;你再立一个模范生,也接引不了你;那世间叫「刚强」,那世间就叫刚强。
所以自然心底深处你就能够看到,大觉心体为你所摄的一切庄严。你能够明白这些庄严处,那就是你走进那个坛城。你能够谱出那个坛城,每一分、每一个行持上面的种种智德名号你都清楚。为什么清楚那些名号?因为在差别的行为中,差别的智慧流露处,你能够具足知道他的名号,他代表什么名相。但是你明白他代表什么名相时,你是永远站在如是主尊,看如是收摄的;你修的就是「无上大密」。不然一天到晚画坛城,这跟你也没有意思,对不对!你这样画也没意思,你也不知道在做什么!密到最后,就跟你讲很灵,很灵,我也不知道灵什么?很灵!因为讲很灵的时候,你都疑惑嘛,很灵?!我相信灵,光这个样子,就很不灵了。光这样子,自己思惟一下,光那一念心,在你心底深处就不灵嘛!那还叫灵哦?你还觉得很灵?怎么会灵呢!
所以你看到外面有一些外道,一天到晚在那边讲:「我家的观世音真灵哦!」(台语发音)「我们庙里面供的观世音菩萨很灵哦!」「我们庙里面碰到无极老母很灵哦!」你看他那个表情,会看心性的人,看那个相就知道,那种潜在意识,那种攀缘,那种委曲的那种追逐,已经很不灵了,那已经是闇昧了,那怎么会灵呢?居然还有听他讲,还真的觉得灵,被他骗走的。这个就是众生就是永远…,不但是众生,就是在,尤其佛门的责任很重,尤其佛门既然讲心法,所以在平常的教育里面,若是不断大家都在心性上面不断的体会。我相信有很多世间的一些邪知邪论,他也就没有办法像现在这么样的狂妄,没有办法!毕竟你必须要拿真正道理出来,大家来辩论。
所以「所加说法菩萨之身;作是事已,于上虚空中,成大光明云网台而住。」所以你能看到这一些功德显现处,但已经讲过,这个觉体绝对不住一相的,虽然感觉到你在主尊时,他能摄一切功行,他能摄一切功行处,叫「光明以为眷属」。所以他能够令一切恶道,一切过去你在任何行为之中,所夹杂以为的贪瞋痴那种势力,马上休息,什么叫马上休息?因为你在贪瞋痴中,看到是大觉性体的本来具足的势力。
所以既然是…,这个话要回来讲,本来要往下讲的,这个是绕回来再说。既然是大觉性体本来具足的势力,所以贪瞋痴都是菩萨威德耶,攘臂瞋目—力士;念念之间众法,这是行持。众法你以为…,你过去贪是贪世间的,现在众法那相上也是贪,但是他是心性之中根本的清明,念念在心底深处,行者一心不二,那种知。你过去看错时,就是痴,那一心不二,那种忠心不二,过去用错了,就是痴。所以你看对时,他都是护法,都是你心中的根本面目,本来面目。
所以你在这个上面,能够摄尽一切道理处,能够感受到一切作用;就好像能够把坛城画出来时,你是住在哪里?你又发现你哪里都不住,你只知道这如是一心,他能够成就如是种种功德庄严;但如是功德庄严中,法法不昧。可是法法不昧中,你在何处?「虚空中,大光明云网台」而已。你那才真正体会你常住在虚空中,你上虚空中大光明。既然叫大光明,那就不是一切众生所攀缘执附的小光小明。什么叫小光小明?你在感受之中说光说明,都叫小光小明;你在修行底上,你在说种种行持,那都是小光小明。你能够看到如是心性之中,本来遍照的光明,你堕在物相、物化上的光明,都是小光。你能够知道那个化物的光明,才是大光明。随其物化都是小光,你明白那个化物是大光。
然后那个大光明之中,念念之间智慧的涌聚从来不失。涌聚不失,他却能够为你现前这一念中,为你一定遍及十方罗布一切智慧功德。罗布者,网也;涌聚者,云也;台,叫高台。所以你站在高台上,台还有一个相,什么相?上面从一个吉,下面一个冖、一个至。所以吉就是大士,一个士一个口,所以真正证得如是吉时,吉就是吉者遍利(利益的利)。所以文殊又叫妙吉祥,大智就是吉祥,吉者遍利相,又叫文殊师利。文殊师利就讲这个吉,就讲这个吉,师利。所以看到这个吉字,他是在哪里?他是覆于,普覆一切万法所至处,那叫做台。所以那个台字,你感觉到那个力量所至所覆,一切所至,一切所网;至,叫所至、所网,一切所网中,于是你在这个感受中能够感觉,你法法又不住,但你好像高瞻,站在高处,能够左右十方,所以那叫做「台」,能够称量十方,那种台相;你念念之间就会住在如是光明台里。
或许你现在听,还是会觉得天方夜谭,哦!执着深故,天方夜谭。「天方夜谭」这句话,你再仔细思惟,他都住在大光明云网台。他在哪里?这念心根本都不可能住,你从哪里现出这句话?你觉得很疑惑,真的吗?这一句都不住。谁为你现这一句?假如这一句有住,你将来永远只是这一句。这一句都不住,虽然有的时候在这个疑惑上面,若是行者赤诚时,方向若是确定时,这一句疑惑,能够为你打破过去前面所疑。那有的人他是堕在众生的所有一切心中的造作,不断向众生的恶业攀缘处,这一句迷惑,就是你加深众生,从此找不到方向的昏懵,那就变成昏懵。你告诉这句从来都不住,就是谁知道这一句,那个能知的,就是大光明云网台。他不但能够知道一切善,他能够明白一切恶,所以叫做吉,能够遍。当他是吉能遍时,你是住在觉体中看这些恶时,他就能够转恶成善,那叫做「吉」,那叫做「云网台」。
所以我是非常想要致力把他告诉你,你心中可以找到这所有的文字相,但是毕竟是凡夫,所以很难说把他讲得很圆满。但是千万不能够只是讲:哎!佛现前了,那佛就放眉间光了;佛然后就照十方世界,三恶道苦,因为佛嘛,佛出现了,三恶道苦就不见了,就没有了;然后佛就住在大光明云网台。以上故事讲完,那叫天方夜谭。那这个经就不叫做贯穿,那谁都会讲经,我也会讲。那我就不用讲经了,我说书,那叫说书,那不叫讲经。
所以这里面你能够体会那个时候的心底深处,那真正的作用。你能够体会到一点经文之中,心底深处的作用,你就在现前行者之行持上面,你就会减轻一分对现前修行的疑惑。这念心根本不住嘛!你将来证得如是佛时,你所有的一切智慧,就在大光明云网台上。那你怎么还堕在现前的所有一切执(质)受之中,还在那边攀缘执附以为是我,委曲流转在这种以为是我的感受之中,还坚固难舍!你心中都能够起惭愧!
因为你起惭愧时,你才看到现前坚固难舍的那个力量。那个力量到底是什么?你才会发现那个力量什么都不是,就是一种心里面那种感受,绷绷的、扯扯的,一直在这边拉扯;但拉扯什么?你都不知道!拉扯的后面,真的就是我所攀缘的,那种烦恼的那些感受,那种文字语言吗?又不是。他就是心里面,就在为你绷在那里、扯在那里。你在前面的语言,你已经不认了;虽然心里面的那个绷,还在那里,你就知道过去的刚强造作,连整个心体血脉的气氛都绷在那里。连那个绷在那里,你都要参:「觉得绷的是谁?」绷也是觉,你为什么住在绷中,而你忘了觉!久而久之,你就不绷了。因为他玩了久,他没力量,他就不想玩了。你根本就不受他迷惑,就不绷了。
你不相信?最初参禅,你觉得膨与这些胀,你都要念念之间照见:「能觉的是谁?」耶!身体要胀,或是要衰、气馁,或是痛、或是痒,你都要去体会:「觉的是谁?」一样的。你说念念之间,在你周身所起的任何的变化造作里面,你念念之间都是藉他还家,就藉他还家。因为你能够藉他还家,所以你才能够真正相信,你过去所有的一切烦恼;前面是攀缘种种气氛、文字语言的假相,后来你知道文字语言假相,其实都不是那个绷哦!那种绷、那种心中的牵扯,好像不单只是这种文字语言嘛,他会在不同的烦恼里面,又会变成不同的文字、语言跟借口。可是真正让你控制不了,就是心里面那个血脉、气脉的流动、冲击,绷嘛,绷扯!
这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体会过?放下前面告诉自己:「我在生什么气?」「我在烦什么恼的?」那些声音先放下,坐下来,看到你那个绷,你还在那边绷。你能看到那个绷时,你就慢慢、慢慢将来有大烦恼现前处,我看,你就能够控制了。因为看到那个绷了嘛!你再也不会先马上就给他一个借口,马上造作如是这个气血、气脉的绷,这种向外那种绷的势力,在那边造作,再在流逸,那就是业上增业,叫造业。
所以可以慢慢体会,你要是真正能够体会那一念心,你当然就能够看住你现前这一念。你连这一念都根本不住,你怎么还住在这种妄想中。等到你能够看到那个绷时,你就会发现,原来我能觉得绷的那个,也不住在绷中啊!因为过去感受太深,黏着太深,你以为你在绷啊,总有一天你能够绷出来的,绷出来的!
好,休息。
Copyright © 2009-2011,
www.nanxingxueyuan.com,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 圆觉经学习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 陕ICP备18013462号-2